他也有不少徒弟,可惜大多已經過了需要錘煉心性的年紀了。只剩一個年紀小的葉知梧,性格雖有一點少年人的跳脫,但脾氣和火爆沖動沾不上一點邊,實在是用不上這個妙招,想想竟然有些遺憾。
“這算什么妙法?”這種廚房里磨練耐性的活,南荼順手拈來:“你要是想學,我可以多講幾個。把一斤紅豆、一斤綠豆、一斤黃豆混在一起,讓人挑揀出來。要是覺得不夠,就換成小米、芝麻和白藜麥;在保證魚身不散的前提下分離魚刺和魚肉,要求魚肉里不能有一根雜刺,這個魚最好是鯽魚;取一塊方正的嫩豆腐,只切豎刀,刀不許切到底,一邊至少切上八十刀,豆腐如發絲那樣細,至少有六千四百根,丟到水里自成一朵繡球花。”
玄清君看向南荼的眼神肅然起敬,這哪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是只個飯館老板,分明是個刑部的郎官!
米糕
“你是說趙姑娘不是‘趙姑娘’?……
廚房里蒸汽繚繞,
掀開鍋蓋,一股熱騰騰的米香飄出來。
南荼的米糕做好了。
為這一塊米糕,南荼不知道折騰了幾天。
先是為了確定發酵的程度,
復嘗試了好幾次,
后來又為蒸米糕的工具煩惱。
現成的蒸籠不知道是邊緣太高還是個頭太小的緣故,
水汽總是跑進去,
蒸出來的米糕不是表面shi漉漉的就是太軟。
后來南荼查了蒸糕點的資料,改用一種竹子做的蒸架,
也被叫做竹屜子,比蒸籠要大上一圈,而
且矮上許多,
在里面鋪上一層干凈的shi紗布,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發酵好的米漿舀進去,
一直舀到和竹屜子邊緣平齊,再上鍋蒸熟。
這樣蒸出來的米糕蓬松柔軟,飽滿得一直頂到竹屜子的蓋子上,把竹屜子倒扣起來,
蒸布一撕,
一鍋圓圓的、如磨盤一樣的米糕就蒸好了。
橫著切成長條,
再打斜刀切成小塊,
米糕塊就成了一個個大小一致的菱形,取出六塊拼湊在一起,
疊成精致的雪花狀,
一盤清香軟糯的米糕就做好了,
雪白晶瑩,透著米香味和發酵的微微酸甜,葉知梧吃了一塊,
就大叫到這就是他小時候最愛吃的米糕。
但米糕不是做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