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烤鴨一看就是一出爐就上桌了,鴨皮咬碎后,
鴨肉里的熱氣立刻順著縫隙瞬間涌上來,帶上來醞釀已久的濃香。薄薄的一層鴨肉細嫩無比,咀嚼間不見滿溢的油脂,只有醇厚的肉香,
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甜。
他忍不住說:“這跟我以前吃的烤鴨都不一樣,
空口吃一點都不膩!肉嫩得要化開似的,
一點鴨子的腥膻味都沒有。”
兩位長輩都表示贊同。
石凱看了鴨腿的大小,
猜測道:“我們點的是整只鴨子,剃下來也就這么一方盤,
應該用的是鴨齡不大的鴨,
肉才能這么香嫩。”
他又夾了一塊肉,
才看見旁邊還放著兩碟蘸料,剛才大家都顧著嘗鮮,根本就沒注意到這兩個小碟。
要以他剛才吃過一塊原汁原味的鴨肉來說,
這鴨子從選料到做法上都避開了油膩濃重,與需要很多配菜解膩的烤鴨是兩個路子。
如果用豐腴來形容石凱吃過的其他烤鴨,那最適合南記烤鴨的形容詞就是清秀。薄、嫩、酥、香,空口吃完全沒有負擔,反而能品到純粹的肉香。
不過既然準備了蘸料,一定有它的道理。石凱蘸了蘸那碟是看起來是椒鹽的,送進嘴里。
他這塊是鴨腹的肉,肉塊稍大,皮與肉之間本該有一層脂肪,此時竟全被烤凈,吃著清清爽爽,又因為蘸了南荼秘制的椒鹽,吃著咸香酥麻,成倍的放大了鴨肉的濃香,讓石凱忍不住眉飛色舞起來。
趙鵬濤蘸了另一種蘸料,看著像是甜面醬,算是烤鴨的標配搭檔了。剛嘗到滋味趙鵬濤就低頭確認了一下,沒蘸錯啊?!
原來這不是甜面醬,是青梅醬。青梅用鹽水泡過以后,去核留肉,再加糖腌制成醬。這種醬能激發出梅子特有的清新酸香,不苦不澀,不僅適合配烤鴨或者燒鵝,連蒸排骨、燒魚都可用來解膩去腥。
入口后舌尖先嘗到濃郁的梅子醬的酸甜,緊接著與刷過蜂蜜后烤制的鴨肉交融在一起,為烤鴨增加了一種獨特的韻味,清爽得像夏日的一道涼風撲面而來。
趙鵬濤道:“我以前可沒在南來飯館吃過這道烤鴨!”老南來飯館拆遷之前,他也是常客,烤鴨南元海做過,風味卻和今天吃到的迥然不同。
這道烤鴨是南荼最近琢磨著改良的做法,從前的南來飯館沒上架過,也不怪趙鵬濤沒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