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有好些肉汁都流在了荷葉上,評委簡直惋惜得要拍大腿。
岑錦文一邊緩慢咀嚼,一邊斟酌著一會兒的點評。叫花雞在制作方向上會有兩個不同的錯誤方向,一是雖然經過層層包裹,終究是烤制完成,而且烤制時間還不短。制作者又沒法直觀地看到最中心雞肉的變化,有時打開一看,雞已經被烤干了,干巴巴的肉縮在骨頭上,吃的時候要用牙齒往下拽。
另一種方向是過于酥爛。酥爛是好事,不管是包荷葉、包面團,還是往雞腹里填塞材料,目的之一都是讓烤過的叫花雞保持鮮嫩軟爛。
誤區也常常發生在這里,一味的往這個方向上實踐,叫花雞完全失了嚼勁,吃著也索然無味,前面就有選手栽過這個跟頭了。
南荼選用六個月大小的三黃雞,這時候雞肉品質最好,烹飪過后還不會完全失去咬口。
“皮酥肉嫩、略有韌勁、肉汁豐盈、口感豐富。”岑錦文這樣總結南荼做的叫花雞。
一只雞那么多評委品嘗,當然不可能每個人分到的都是好吃的部位。
曲新榮分到的就是雞xiong附近的肉。
雞肉尤其是雞xiong脯肉缺少油脂,烤過后容易發干發柴,這也是為什么要在雞外面包裹一層豬網油的緣故。
叫花雞倒不算完全的烤雞,更像是通過黃泥的熱度半烤半焗出來了。
曲新榮吃著雞xiong肉,感覺自己如果閉上眼睛,根本嘗不出來這是一只雞身上口感最粗糙、最干柴的部位。在烤制的時候,肉汁被烤出來不說,還重新慢慢滲透到雞肉之中,讓雞肉嚼得再久也不柴。
對比其他選手的作品,曲新榮很篤定,酒壇泥起到的效果要勝出面團許多。
不管是密閉性、導熱性還是傳遞酒香的效果,面團都比不上可能會被食客們嫌棄的黃泥。
不然南荼也不會冒險選擇酒壇泥了。
黃泥不只是泥土,還是建筑材料,泥團密實,保溫性能好,還導熱均勻,能讓叫花雞各處均勻受熱。
曲新榮放下筷子道:“口感上既保留了傳統叫花雞的酥爛,又不失咬口,不同的食材帶來了層次豐富的風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又融合的恰到好處,這個程度拿捏的稱得上精妙。”
有大眾評委道:“這就是我想象中完美的叫花雞,甚至說還有點超出我貧瘠的想象力了,畢竟我頭腦里可以調動的素材不多。今年最幸運的事大概就是作為評委參與過這次美食記憶大賽,也給我留下了屬于叫花雞的最完美的‘美食記憶’。”
他也不是濫用完美這個評價,畢竟前面也吃過四份出自不同廚師之手的叫花雞了,這些話都是真情實感、發自他內心的。
評委們紛紛給出本場的最高評價。到后面四個選手壓力倍增,尤其是在此之前覺得自己已經十拿九穩的黃經業。
下一個就是他的叫花雞了。
裝有南荼叫花雞的托盤被拿下去的時候,唐琛一直往那個被吃的差不多只剩下骨架的叫花雞上瞄,早知道就不要建議多增加十個評委了,不然還能帶半只雞回去吃。現在什么也沒了!
叫花雞3
賬戶余額一下子變得讓人心潮……
木錘落下之前,
黃經業都盼望著有評委主動要求來敲他的叫花雞。
雖然沒有第一個被爭搶著敲雞的關注度,也好過沒人感興趣。
直到工作人員的木錘落下,這個期盼終于落空。
這個時候就不要講什么矜持了,
黃經業主動介紹道:“包裹叫花雞的面粉來自格萊斯頓星的黃金農場,
小麥生長環境純凈,
日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