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一開始就沒有把趙姑娘當做什么精怪的南荼,對她身上的矛盾之處印象頗深。
南荼指出:“趙姑娘會煉器,這種事總不會是生而知之,是誰教她的?”
昆吾宗的一位長老說:“她與我們宗門一位弟子……呃,相處過幾年,也許是那時學的。”
南荼反問:“那這位弟子一定是個煉器天才吧?把一身技藝傾囊教授給趙姑娘。”
這位長老當即閉口不言。能進入秘境的弟子,修為都是筑基期,煉器的水平也就是堪堪入門,不提也罷。
更何況提起煉器,大家不由地想到了腳下踩著的暮云鎮,也是趙姑娘的法器之一,這么精巧的大型法器,不是一般人能煉制成功的。而且暮云鎮出現的時間,還遠遠先于昆吾宗的弟子出現在趙姑娘的身邊,所以趙姑娘一定有正統師承。
還有一處疑點,是南荼與趙姑娘交換話本后確定的。
拿到話本后的兩天時間,南荼抽空把趙姑娘的話本看完了。
這是個主角一路修真打怪收獲各路紅顏知己的俗套故事,在這一冊里,戲份比較多的就是主角在江南小鎮遇到的一個紫衣女子。
也就是趙姑娘變化的原型。
但是南荼把整個話本翻了個遍,除了略略提過的小鎮風景,以及作為男主角和紫衣姑娘初遇的青石橋,話本中對整個小鎮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
那她現在所處的這個一磚一瓦都十分真實的暮云鎮,是依照什么搭建的?即便趙姑娘的靈力不足,時不時維持不了游人如織商賈云集的熱鬧場面,暮云鎮里的人也只會做固定的行為,這一切也不是靠憑空幻想就能實現的。
如果說是趙姑娘仿照秘境里的其他城鎮建造的,那就又有一個更大的疑惑了。
南荼發現,趙姑娘無法離開暮云鎮。
趙姑娘在暮云鎮里是很寂寞的,上百年來只有那么一本話本,翻爛了也不舍得丟。之所以同意各門派派人前來駐留,也是覺得這樣會熱鬧一些。到處討要“丈夫”說不定也是無聊,想要有人陪伴。
南荼提出她可以趁著暮云鎮經過一些村莊城鎮時,去那里的書鋪買一些新話本看,趙姑娘卻露出了帶著恐懼的神色,說自己去不了別處,身上會很痛。
這一切都太奇怪了。
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了一個可能性。難道是曾經隕落在抑靈域的仙門弟子的魂魄,機緣巧合下沒有湮滅,化作了如今的趙姑娘?
于是各個宗門的長老回去統計近年來有沒有籍貫是“同昌”的弟子,另外,鳴玉仙子在趙姑娘的繡樓里布了個溫養魂魄的法陣,趙姑娘魂體受到沖擊,這才昏迷,如果能盡快醒來,記起前塵種種,就不必南荼費心調查了。
很快,有一份名單匯總到南荼手里,上面一共有二十幾個名字。
名單里有大半人來自“同常郡”,還有幾個來自“桐昌縣”。總體分成三類,活著的,死了的,還有不死不活的。
匯總這份名單的無極長老指著紅筆書寫的幾個名字說道:“這幾個弟子都是去掉了壽終而死,只選取遭遇不測,英年早逝的,死亡的時間也與趙姑娘的出現相差不多。其中只有‘谷信’和‘向靖衣’是死在抑靈域的。”
“而用黑筆書寫的這些名字,至少在我們到此地之前,他們在門派內的魂燈還是好好的。趙姑娘出現在暮云鎮里已有百余年,她的身世應該與這些人無關。”
南荼在無機長老提到的兩個名字上做了標記。
“那這一個呢?”南荼指著孤零零單列了一排的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