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不高,名字便隨神廟,就叫多子山,相對的,村頭供奉了福祿觀的小山便也叫福祿山。
走了不到半小時,黎漸川已臨近山頂。
從多子山縱觀這一方天地,便可發(fā)現(xiàn)歡喜溝確實是一道地形奇異的“溝”。它四面環(huán)山,被絕壁包圍,僅有一條仿佛被巨斧劈出的縫隙,漏進外界天光。這縫隙便是歡喜溝唯一一條通往村外的道路,位于北面福祿山附近。
福祿山和多子山,這兩座小山與周圍無數(shù)崇山峻嶺格格不入。
它們既不高大,也不險峻,單獨立在歡喜溝的一頭一尾,完全不符合這里的地勢形態(tài),只如兩個小土包,又或者,更像兩座大些的墳冢。
站在多子山上,隔著細窄的歡喜溝,便能望見極遠處福祿山山頂?shù)母5撚^。
兩座神廟遙遙相對,一守前一守后,中間有條玉帶般的小河自多子山背后的懸崖瀑布而下,貫穿歡喜溝,與福祿山相連,環(huán)繞兩山下。
可以說,從風水角度看,這兩山兩廟也是頗有意思的。
多子神廟的外觀沒什么怪異之處,與尋常廟宇類似,只是修建得更為巍峨高大。
但因廟中只供了一尊神,便是再如何刻意往大了修,也占不了太大的地方。
除主殿多子殿外,也只有兩個嬤嬤殿,供了一些為神明貢獻卓越的萬胎嬤嬤,其余便都是藏經(jīng)樓、東西配殿之類的。
比起黎漸川在現(xiàn)實世界見過的寺廟道觀,這多子神廟委實算不得大。
廟內各處都立著香爐,煙氣裊裊,繚繞著嗆人的石榴香。
一座香爐附近,有倆嬤嬤在扎紙娃娃。
瘦嬤嬤負責扎,手糊白紙,三兩下便在竹子棍上立起一個兩三尺高的娃娃。胖嬤嬤接過去,點了朱砂草汁與炭灰,為它涂眉畫眼,又像模像樣地穿上一套紅褲子綠襖。
最后,兩位嬤嬤一道兒抬手,朝它腦門一拍,同時低喝道:“頑劣童子,還不醒來!”
話音落,紙娃娃便變成了活娃娃,血肉豐盈,憨態(tài)可掬,捂著腦門向兩位嬤嬤告饒,然后一溜小跑,進了殿里,去侍奉菩薩,或迎接信徒。
數(shù)名游客在圍觀,不敢靠前,見這異象,口中不由發(fā)出低呼。
附近立了禁止拍照的牌子,但有個青年仍借朋友遮擋,偷偷拍了幾張照片,只是拍完低頭翻看時,卻忽然變得面無血色。
黎漸川佯作路過,瞄了一眼青年的手機。
手機顯示的照片上香爐依舊,倆嬤嬤卻不見蹤影,紙娃娃像是覷見了鏡頭,彎著嘴角,朝鏡頭外的人露出了陰森詭異的笑。
青年拉住朋友,支支吾吾。
朋友看了看,臉色難看了一剎,繼而低頭,附耳向青年解釋了什么。
黎漸川聽了一點,說是多子菩薩喜歡看凡人多子,但自己的神廟卻不留真孩子,只要紙孩子,菩薩座下嬤嬤死后,便會顯靈,扎紙娃娃,這是神跡,而非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