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漸川道:“行。”
小順得了答復,又縮回正房,片刻后,開了半扇門,拖著一張折疊小桌和一個小馬扎出來,擺在院中間的大槐樹底下。然后又往返兩趟,端來一盆粥并倆大饅頭,再拌一碟小菜,送到桌上。
食物的熟香在院子里緩緩散開。
“你不吃?”黎漸川屈著長腿坐到馬扎上,“一起吃吧……這是燒大鍋做的飯吧?你自己做的?你家大人呢?”
“飯是我自己做的,我媽和我奶奶身體都不好,我讓她們多睡會兒。”
小順老實回答,又搖頭拒絕了黎漸川一起吃的邀請,只說自己要等家人一起吃,但若是黎漸川無聊,他可以單純作陪。
黎漸川見狀沒再強求,只確定食物大概率沒什么問題后,一邊吃飯一邊和小順閑聊。
看得出,黎漸川之前拋出的小說作者身份到底還是引起了這小少年的好奇。在聊到相關話題時,他陰沉木訥的外表便不知不覺被撬開一條縫,流露出了一些比較符合這個年紀的活潑靈動。
“……你寫了多少書了呀?”小順問。
黎漸川答:“六本,都在網上連載過,后來賣了版權出書的,也有四本。現在恐怖懸疑類文學作品管控嚴了,不好出版了,下本賣得出去賣不出去還不知道,反正好好寫就行了,多想也沒用。”
“好厲害,”小順驚訝,“你筆名叫什么,說不準我看過你的書,我很喜歡在網上看小說。”
“一十九川,”黎漸川道,“你看過我的書的可能性也不大吧,我又不是什么大神,首頁推薦一年能刷到我一次就不錯了。”
小順失望:“確實沒看過,我看恐怖的少,下次有機會我去看看……我第一次認識一個作家。”
“行,歡迎歡迎,”黎漸川笑了笑,“等我新書開了,說不準你還能在里頭看見歡喜溝和自己呢。”
小順一愣:“你……要寫歡喜溝和我?”
黎漸川點頭:“我來歡喜溝一是為旅游散心,每本書完結我都有這個習慣,二就是為下本書積累素材,發掘靈感。我下本打算寫點民俗恐怖類的故事,歡喜溝是神鄉,異聞傳說最多,最合適,不是嗎?”
小順皺起眉:“歡喜溝的事,你寫不下,也發不出去,我的話,也最好不要寫……”
“什么意思?”黎漸川看向小順,敏銳地從中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小順臉色有點難看,但聲音卻依舊自然:“沒什么意思,就是歡喜溝是神鄉,上頭重視,好多事都不允許亂寫。你寫這個,可能會被禁。”
黎漸川知道這理由絕非表面這么簡單,卻也清楚不能強行追問,便道:“也是,我來之前想做做攻略,在網上查歡喜溝大祭的注意事項、流程什么的,根本查不到。”
“小順,你是歡喜溝人,還特地從學校請假回來準備大祭,你知道大祭的事吧?”
黎漸川的話音自然而然地轉向了小順。
小順猶豫了一陣,最后可能是想到不管自己說不說,黎漸川只要留下參加大祭,就遲早都會知道,便還是開口回答了:“知道一些。你們外面說的大祭,其實是清明當天的‘祭神’,這只是大祭的一部分,持續三天。”
“在‘祭神’之前,你說的準備工作,也是大祭的一部分,要提前一個多月開始,這個叫‘喚神’。到清明前夜,又有‘請神’。三日‘祭神’結束之后,就是‘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