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漸漸融入了這個并不算排外的海邊村落,除了那件萬年不變的白襯衫外,他光從外表,已看不出與其他村民有什么差別。
在他隱居在此的第四年,發生在某處海岸的那場小規模戰爭失控,接連席卷阿爾法星的數個大國。
戰爭在短短八個月內升級,覆蓋大半個阿爾法星。
兩年后,這處海邊村落也被卷入,臨時建造起來的港口與機場聚集無數炮火。
村民們有的參軍入伍,有的逃難離開,有的閉門不出,惶惶不可終日。
貝塔鉆進了他囤好了物資的改裝防空洞內,定好鬧鐘,準時起床,準時睡覺,準時演算,準時實驗。
偶爾頭頂會被震下來許多灰塵和碎土,落在他的“畫作”上,他不在意,拂去它們,繼續他的工作。
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去了很久很久。
終于有一天,貝塔的實驗成功了。
他激動,他瘋狂,他興高采烈,忍不住地歡呼吶喊,抱著他還未完全完成的實驗模型沖出了他的防空洞。
然后,他便發現,整個村子除了他,和一些腐爛的尸骨,已經沒有人在了。
但這于他的喜悅無損。
他跑進房東大伯的家里,扶著他都已生出花花草草的尸骨,對他訴說自己的成功。
他來到村口樹蔭下,超市已經被轟成了廢墟,老爺子們不見蹤影,他只能抱住枯萎的大樹,告訴它自己的研究果然并非天方夜譚,只差最后一步,只差一點超乎自然的力量,他就能將它徹底實現。
他轉遍了村子,與所有他熟悉的一切坦露自己的內心。
最終,他因過度興奮和疲勞,倒在了海邊的碼頭上。
不知過了多久,他醒來了。
顧不上饑腸轆轆的肚皮,馬不停蹄地,他返回他的防空洞,收拾好所有重要的文件,帶上他的實驗模型,準備奔赴他位于大城市的研究所。
他想去開他的電車,發現電車的電池竟然已經壞了,黏糊糊的,不能再用,支開新能源充電設備,卻一沒太陽,二無大風。去借房東大伯的汽車,發現汽車也沒有油了,而且房東大伯已經不會說話了,無法回應他的租借。
沒有辦法,他只能撈起街邊一輛久無人用的老古董自行車,簡單維修一下,騎上出了村子,前往鎮上,乘坐汽車。
可鎮上已經沒有了汽車,縣城也沒有了火車。
貝塔硬生生地騎著那輛破爛的老古董,來到了大城市,來到了他熟悉無比的研究所。
當他看到已被夷為平地的園區,看到半人高的草叢里歪斜掛著的單位牌子,看到灰蒙蒙了數日的天空和太陽時,他突然一個哆嗦,驚醒了。
世界寂靜無聲,空空蕩蕩。
——這就是《最后一個人類》這本書的開篇。
它在這本書中著墨最多,占比最大,字里行間存在著一種奇異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