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神’之前,你說的準(zhǔn)備工作,也是大祭的一部分,要提前一個多月開始,這個叫‘喚神’。到清明前夜,又有‘請神’。三日‘祭神’結(jié)束之后,就是‘送神’。”
“喚神,請神,祭神,送神,這四個流程全都走下來,才是一場完整的大祭。為了保護神鄉(xiāng),歡喜溝比較封閉,大祭又十年才舉行一次,所以外面了解大祭的人很少,也總把大祭和三日祭神劃等號。”
黎漸川道:“今天是三月三十號,五天后才是清明,也就是說,現(xiàn)在還在大祭的喚神階段?”
“對。”小順道。
黎漸川又問:“喚神期間,你們都要做些什么?”
“修葺神廟,灑掃村頭村尾去朝圣的路,家家戶戶都要趕在清明前的第七七四十九天辦喜事或喪事……”小順掰手指數(shù)。
“提前四十九天,辦喜事或喪事……家家都要辦,在同一天辦?”黎漸川沒有遮掩自己的驚愕。
辦喜事他理解,任何時候辦喜事求的就是一個順順利利,熱熱鬧鬧,喜氣洋洋,多子菩薩和福祿天君的誕辰大祭,有些喜事添喜氣,自然也是很好,沒什么怪的。
可辦喪事,卻是有些讓人納悶了。
關(guān)于喪事,鄉(xiāng)野民間一直都有說法門道兒,一說是人死之后,鬼魂卻不是立刻就走的,而是要在七七四十九天后才離開世間。
在這七七四十九天內(nèi),每七天便有一祭。
第一祭是頭七,是逝者返回家中的日子,又稱回魂夜。第二祭到第六祭,以此類推,也各有各的習(xí)俗和講究。
到第七祭,即七七、斷七,便是四十九天的末尾了,若無他事,逝者便會在這一日徹底離開,不再回返陽間。
當(dāng)然,若有他事,諸如被人挖墳掘墓,撞見黑貓血雞,或鬼碰鬼頭、煞遇煞氣等等,那逝者的魂便有可能走不掉。之后無論是怨纏家中,還是起尸四野,都有可能。
特意挑這樣一個時間,七七四十九天,把喪事當(dāng)作喚神的一環(huán)來辦,聽起來實在是有點古怪。
再者說,現(xiàn)代省了很多繁文縟節(jié),所以喜事大多想辦就可以辦,可喪事卻不是。
要想辦喪事,總要有人去世了才行。
可人的生死哪是說得準(zhǔn)的,歡喜溝這么大一個村子,怎么有人家能保證自己家就在清明前的第四十九天便會有人去世,便可以辦喪事?
“能的,”小順道,“清明前第四十九天,好多人家都會死人……別誤會,歡喜溝也不是法外之地,怎么可能會有人sharen?都是自然死亡。”
“你聽過吧,歡喜溝除了神鄉(xiāng)之外,也是有名的長壽鄉(xiāng)。歡喜溝的人長壽,這不是什么奇跡傳說之類的,而是因為我們都沐浴在神恩之下,多子菩薩和福祿天君在保佑我們。”
“只要是歡喜溝人,不管什么年紀(jì),垂死時都可以上多子神廟或福祿觀求一份神仙藥,吃了神仙藥,就能恢復(fù)健康,長長久久地活下去。直到某次大祭,神明降下神諭,點了這些人的名,要這些人去神前侍奉,這些人才會無病無災(zāi),自然死亡。這些人死亡的這天,就正好會是清明前的第四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