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他當時愣是沒反應過來,然后自己突然笑了,反正訝異當中帶著哭笑不得,無奈之中又自己理解了,“你和家人的關系一定很好。”
那肯定的。
因為和家人關系太好了,我對外界的感情也完全沒有任何追求,也從不會感覺孤獨。
對于朋友也沒有特別多的追求,因為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去交朋友,也不是所有交朋友的人都一定會遇到這輩子最適合自己的朋友。而這一輩子中最適合自己的朋友也不一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事實上,該怎么說呢?有時候自己都不一定可以遇到愛孩子的父母,要去強求跟自己一輩子好的朋友或者戀人,其實是很難的。
“我是幸運的。”
傅霖聽完我說的話后,就十分悵然,“我和我家人關系不好,比起回到家,我更希望能一直有理由不回家。我高中就選擇讀寄宿學校,大學就立刻飛到父母都管不到的地方。”
這種話就很難接,有沒有?
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如果他需要關心和安慰的話,他會難過,但他沒有。
如果他這是在感慨自己找到自由而痛快的話,他也沒有很開心。
如果他是需要傾聽的話,他會繼續(xù)說下去,這也沒有體現。
我不清楚他的心態(tài),哪一點是他的點。
可是不說話就很尷尬,于是我就說道:“現在也那么想嗎?”
傅霖就說:“我只對我哥哥在的家會有感情,所以也不想回去。”
這是個劇情點!
「哥哥」是關鍵詞。
請容我先說一下。
我以前就看到過漫畫,漫畫對傅霖的設置是比較復雜的。
他的記憶其實根據漫畫時間段分為前期和后期。
前期讀者對傅霖的印象是——他來自一個充滿悲劇的原生家庭。生父嗜賭成性,家暴成性,生母發(fā)現改變不了這一點后,在絕望之中,拋棄了自己的家庭。而生父也不再回家,于是年幼的傅霖就由生父的親弟弟收養(yǎng)。所以,讀者自然而然地就解讀傅霖總是會對自己的成就持否定姿態(tài),是因為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不配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