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世的我,想的卻是消除眾生的這份‘貪欲’。
是的,另一個我認為這份‘既要又要’是貪得無厭。
若是你已經嫁誰得良人,有了一個女兒,為何還來找‘我’求兒子?
若是你已經有兒有女,能吃飽穿暖,為何還來找‘我’求間大點的房屋?
若是你身體欠佳的女兒已經得‘我’的庇佑恢復康健,為何又來求‘我’賜你個乘龍快婿?
而今落到我自己頭上,我已經嫁給想嫁的人,富貴加身,為何還來求菩薩讓他多愛我一點?
這里依然不提極端個案,我想大多數人的心愿,都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是對美好的一種期盼。
前世的我想要消除眾生的貪欲,那反過頭,不就是要扼殺眾生的希望嗎?
人世已經很苦了,再沒有希望和奔頭,沒有欲念去支撐,人活得不就跟行尸走肉一樣?
那人世跟地獄還有什么差別?
正是欲念和欲念之間的互相碰撞,才有了善惡,分了正邪。
因為正道之人想要福佑眾生是欲,想要起勢得到大成也是欲。
入邪之人想要一手遮天是欲,想要踩著尸骨站到絕頂高處還是欲!
就連我在摧毀慈陰的血丹后,盼望著身上的紅線能夠大幅度生長都是欲!
我們跳脫不出這個‘欲’字,它或作慾,口、鼻、耳、目、四支之欲皆出於心,故從心,亦通。
谷是糧食,欠是不滿足,這個字就表明了,既生于世,就會想要達成某種目的或得到某種東西,滿足某種需求。
這便是我前世看不懂的凡心。
并非是這顆心想要的太多,而是它得要。
這份‘要’,才是它前行的催動力,是它活著的指望。
如果凡心真的說不要了,無欲無求了,啥需求都沒有了。
小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