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上院線,你得先有劇本,拿著劇本去廣電總局立項,通過后會拿到拍攝許可證,然后進行拍攝,待后期制作完成,還要將片子送到廣電總局過審,后續再進行影片宣傳,排片定檔……”
李副總前前后后說的很細致。
我越聽越覺得點幸,得虧鐘思彤和曾綺瑩都沒正式出道,她倆懂得也不多。
但凡多問我幾句內行話,我都容易露怯。
這事兒純是我憑借謝大小姐的硬招牌攬下來的!
聊起來我才明白,為啥有些電影動輒就投資多少億了,從劇本的落實開始,真每一步都得錢。
劇組成立后,除了要支付給演職人員酬勞,還有各種車輛費,食宿費,場地租借費,道具費,搭景費,美術費,燈光照明費,后期的剪輯制作費,稅費,等等,最后才是宣發費。
聽的我小腿都隱隱作痛了!
錢啊!
萬幸我投拍的是一部商業電影,成本能控制得住。
而且女主演我自己都找完了,剩下的演職人員我只有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專業一點。
即使我是外行,也知道這錢請不來知名大導,就算是請來了,估計還得我搭人情,莫不如就拿這三百萬,找個年輕導演,幫我拍出一部有質量的小成品電影。
我指的質量,也不是要求導演拍出啥深刻內涵,引人深思什么的。
站在觀眾角度,我的要求只是看一部完整的故事片,別的花活兒都不用上。
觀眾思不思考也不是導演要考慮的事兒,不能我不想思考,你非要我去思考。
那我買票是去看電影還是去找罪受了?
另外我也得考慮兩位女主的演技。
甭管她倆啥性格,演起來會不會認真,她倆的演戲經驗基本都是零。
我估計她倆首次觸電,也很難天賦異稟到讓觀眾看的能身臨其境,涕淚橫流。
小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