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語雙關,戶房的人都紛紛附和。
屋子里沒有炭火盆,外邊也沒雪了,鄭山辭知道跟劉教諭約定的時間也到了,他要去縣學給學生講課。鄭山辭打算講農政,一般科考都是考農政,其余的他就打算把學生們帶到田地里看看。他是沒有當過老師的,心里還忐忑著。
翌日一早,清朗無云,鄭山辭休沐日去縣學。
劉教諭早就跟學生們說了鄭大人來給他們講課,這些學生們興奮著,家里有背景的,可以在鄭府辦宴會的時候跟在長輩身邊看見鄭山辭,他們心里總還是露著怯。
現今聽說他要來講課,他們都是期待著,想聽聽鄭山辭會說些什么。
鄭山辭站在講臺上,底下是穿著長衫的學生們,他看向他們稚嫩的臉,仿佛看見了過去的自己一樣。那時他們是穿著校服,坐在明亮的課堂上,老師們戴著眼鏡,拿著三角板。他看向玻璃窗戶,笑了笑。
“我是不懂講課的。你們要聽的話,我只能把我的感受說給你們聽。《孟子》有言: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沐不可勝用也。我就以這個為題來說農時對農業的作用。假如你是一個農民,你在一年里你會種植什么糧食,怎么來讓它們的產量更多?你們可以說出你們的想法。”
底下的學生思考起來,他們還未這么想過。
有學生站起來說,“我種植小麥,春天播種,澆水,用肥料,夏天抗旱,秋天就收獲了去賣,肥料要多施肥,讓產量更多。或是改造農具,我們就能種更多的糧食了。”
不少學生點點頭,他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只有施肥跟農具能幫助他們增加量產。
劉教諭點點頭。
鄭山辭笑著說,“你在何地種植小麥?”
學生一愣下意識說,“我在新奉縣種植小麥。”
鄭山辭:“那新奉縣的土地不適合種植小麥,或者說不能年年種植小麥。若是遇見這樣的問題,你應該說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去年我們縣里種植藥材是何故,……”
學生們聽著點點頭。
“這次為什么要假設你們是一個農民,因為很多農政的觀點就已經很多,很好了。你們要想在科考上出奇制勝,便只能在新意上下功夫。找到一個新的點,你們可以從農民的角度去闡述你對農政的看法,而后反哺其身,從上位者的角度再來看。”
鄭山辭又點了幾個學生說話,他說,“你們的文章都很好,有了模樣卻沒有細節。你們可以讓劉教諭帶你們去田地里看一看。科舉是躋身的目的,若是你們還有其他的抱負,那就再多學一些,多去外邊看看。”
鄭山辭的話說完了,劉教諭送鄭山辭出去了。
學生們有的沉思起來,有的拿著筆把鄭山辭的話記下來,握緊了拳頭。
鄭山辭跟劉教諭客套后,他便自己坐馬車離開了。
接下來的日子倒是沒什么波瀾,譚和接著在鄉里修路,江主簿約了鄭山辭一塊去釣魚。
江主簿本來釣魚是為了迎奉鄭山辭,現在他還真的愛上了釣魚。
兩個人在河邊靜坐,江主簿拋出魚餌,一邊跟鄭山辭聊天。說的大概都是衙門的事,工房把百姓冬天坍塌的屋子用黏土磚修好了,還涂上水泥,屋子更穩固了。屋子修好后,村子里不少人看得眼饞,只是要把房子重現推翻再修,他們是耗不起的。不過他也有法子,買了水泥給涂一涂。村子里有的是木板房,但更多的是土房,涂些水泥也是省得的。
“鄭大人,我又釣上來一條魚了。”江主簿面上露出喜意。
鄭山辭:“江大人釣魚技術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