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官六載,一點錯誤都沒有犯,哪怕是在私下一點錯處都揪不出來。蔣詹事覺得錯愕的同時更覺鄭山辭的野心大。
人是不可能會克制自己的欲望的,只有可能他有更大的圖謀,為了這個圖謀他一直在忍耐。蔣詹事心想,那他就看著鄭山辭還能裝幾年,總有裝不下去的時候。
兩位皇子跟著鄭山辭學習,他們學會了很多,謝承跟謝澹都學會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武明帝檢查他們的課業時,時不時會覺得他們的思想有新穎之處。
魏首輔跟龐首輔也會抽空來給兩位皇子講授知識,他們不敢擔這個稱贊,只說是兩位皇子自己聰慧。
武明帝:“兩位愛卿太謙虛了。”
武明帝心中門清,武明帝這次讓他們兩個來是為了談稅收改制的事。他打算清一清大燕的稅收,以后的子孫后代才會少吃一點苦。
他開始想著為以后的太子鋪路了。
大燕的稅收有些雜,在打仗的那些年還有兵稅,海上有海稅,布稅等等,什么稅能收就加什么稅。等武明帝自己上位后,他就減免了一些稅,這樣大燕百姓的處境才好起來。說起來也是先帝喜歡修宮殿,生活驕奢yin逸。武明帝上位時就接了一個爛攤子。
王鳳君家里是小門小戶的,沒辦法給他提供助力,他委實在顧命大臣的手里低眉順眼的一段日子,等自己的力量壯大了這日子才好過起來。
國庫也漸漸的充盈起來。
以前的國庫根本就不叫國庫,落在先帝信任的大臣手里,先帝自己要從國庫里拿錢,這戶部尚書也要從國庫里拿錢,這完全就成了皇帝的私庫了。這樣下去國庫還有甚么錢。
這都是老百姓的錢,要供給社稷江山的,武明帝可沒臉去花國庫的銀子。他只讓戶部把官營手工業做好,另外對販賣私鹽私鐵的人一陣猛追猛打。國庫里缺錢,這些zousi的商人,武明帝就不能容他們了。有的商人狡詐,還打算出海逃走,武明帝想殺雞儆猴,讓人直接殺到海外把商人帶回來砍了。
這樣大燕朝的商戶跟官員們都不敢販賣私鹽私鐵,他們怕武明帝把他們拖下去砍了。武明帝講道理的時候是真講道理,不講道理的時候就是無理取鬧。他是皇帝,朝臣頂多諫言,其余的要做什么事就沒法子。
這次胡寺卿販賣私鹽的事,也是殺雞儆猴給朝臣們看看,讓他們老實本分一些,不然就砍了腦袋。
朝臣們乖順了許多。
武明帝聽了魏首輔跟龐次輔的一些話,他頷首,“都有些道理,你們今天回去寫個奏折呈上來給朕看看。朕乏了,你們退下吧。”
魏首輔跟龐次輔一同離開盤龍殿,他們離開宮殿就分道揚鑣了。
魏首輔回到家中用膳,他的兒子是在太學里任祭酒,這段日子在太學里歷練夠了就可以進六部來幫他了。
晚上睡覺時,魏首輔說道,“我打算讓兒子去地方歷練幾年再回來?!?/p>
魏夫郎心中有些不滿,“我們都到京城了,你還讓兒子去地方歷練什么,他本來也不是驕矜的性子不需要磨練。”
魏首輔自己好不容易當上了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作為嫡長子就應該進六部做官幫他的父親,兒子一開始就被扔到太學去了,這過了好幾年了,現今還要去地方上吃苦。哪怕是再理智的哥兒遇見孩子的事都是不理智的。
再者說,魏首輔的位置這么高,兒子性子也好,非要趕到地方上去做官作甚。
“你啊,我是首輔了,依附追隨我的人不少,但我不希望這里面會有我兒子,他最好還要跟我不對付才好。還有我讓他去地方做官是保護他,看陛下的意思這幾年內就會把太子的人選定下來,朝中風起云涌的,等太子定下來后,他在地方做出了政績,正好回來效力新太子,這般就避免了爭斗。”魏首輔對自己的嫡長子是苦口婆心,用心為他經營。
魏夫郎聽了魏首輔的話明悟過來,“那就聽相公的,總之相公也是為了兒子好,就讓他們去地方上任職吧。這地方分個富庶之地,不要離京城太遠了,這般來回一趟就有夠受了。”
魏首輔倒是沒答應,“這事看吏部那邊有什么缺職,他再補過去,我是不會給他運作的。要我說越是艱難越好,這樣的地方才做得出政績。不然富庶之地的政績本來就是富庶之地自己的功勞,這做官能有多大的功勞,不足以亮眼?!?/p>
“你還不了解你兒子么,非要讓他吃苦,萬一他吃不下苦,你看怎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