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山辭走到文武百官的中間拱手道,“陛下。”
武明帝哼笑一聲,意味不明,“鄭愛卿就去青州走一趟吧。”
湯首輔聽見這句話心中沒有波瀾,他馬上就要退下來了,根本不關心朝中的局勢。六部尚書跟內閣大臣們只是覺得鄭山辭在陛下面前留下了印象,這次有機會就讓他去賑災,要是這次賑災賑得好,這回回來又來升官了。
這就是給他一個理由升官。魏次輔心中這么一想就想通了,不然他無法理解武明帝為何要派鄭山辭去青州。
還有一層緣故就是鄭山辭曾經是在青州任的官,這般去青州也熟悉一些。
鄭山辭:“臣謝主隆恩。”
鄭山辭領恩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渾身刺撓。他自己也沒料到武明帝要他去青州賑災,按理來說他是沒有這個資格的。估計武明帝是看在他以前賑災還不錯的情況下才把他提溜出來。
武明帝把兩地雪災的事派了人選,這事暫時可以放下來。
接下來武明帝還要宣布一件在年底最重要的一件事。他看向底下的湯首輔,湯首輔會意,上前一步,“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現對朝中的事力不從心,現乞骸骨,容陛下讓老臣歸鄉養老。”
武明帝勸了三次,這才痛惜的準了湯首輔的折子。
文武百官都知道這是必要的流程,他們都配合著演。也是另一層意義上的殊途同歸。
湯首輔把這件事辦完后,心情輕松了。他輕松了依附他的人可不輕松。一朝天子一朝臣,湯首輔在位多年,依附他的官員不計其數,牽一發而動全身。湯首輔在之前跟武明帝達成共識時就跟手底下的人說了,自己要退了。
他們還是來不及變動,這廂成了沒山頭的人。湯首輔退下去后,其余緊要的位置就不容他們在位把持了,要換新的人。首輔更替,對朝廷來說是大事。
鄭山辭似有所感。武官因為軍費改革和無仗可打,對文官的牽制削弱。但這次換了首輔之后,文官會有一個更替的輪次,這樣的話,文武之間還是平衡的。
鄭山辭心中感嘆,這絕不是武明帝一時興起。湯首輔年事已高,眾所周知,為何偏偏在這個節骨眼讓湯首輔乞骸骨。這是君臣早就說好的事,今天這一出只是在朝臣面前走個流程。
湯首輔歸鄉養老,首輔的位置就空出來了。沒有朝臣去問武明帝下一任首輔是誰,他們心里都有小心思,武明帝看了一眼文武百官,再看了一眼謝承,退朝離開了金鑾殿。
他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把首輔的人選定下來,讓他們自己慢慢去猜。等年后再做打算,有些人的腦子也該緩一緩,多思考一陣,不要盲目去站隊,結黨營私。
年假這幾日就是武明帝留給朝臣的緩沖時間。
武明帝愉悅的笑起來。
退朝后,葉云初回到大理寺,同僚們都稱贊他。
“世子殿下,陛下太看重你了。”
“世子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