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跟著上朝,他是在觀政,并不發表意見。
他掃視一圈沒看見熟悉的人,倒是看見魏次輔,魏次輔覺察到謝承的目光,沖著他笑著頷首。謝承同樣禮貌待之。
鄭山辭縮在梅侍郎身后打哈欠。
雷尚書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泉州出現了臺風還有暴風雪,出現了災情,現今還請陛下拿主意。”
這事雷尚書已經給武明帝上奏了,現今在金鑾殿在提一遍就是為了選出合適的賑災人選。
朝臣分為黨派,各自推薦自家黨派的人,武明帝最后選了太常寺卿胡大人。
太常寺近來無事,太常寺卿是正三品官員外出賑災也是夠格的,胡大人無太大才能,在貪污上也無過錯,武明帝還比較喜歡用這樣中庸的臣子。
這樣老實的不會出錯,有時候做出一些蠢事,武明帝也會寬宏大量的放過他們。
胡大人并不覺得這是一件好差事,他后背冷汗津津,被武明帝點了名也只好應承下來,“臣謝陛下信任。”
去泉州這件事就這么被定下來了。
下朝后鄭山辭回到戶部,他想到泉州的事。泉州附近臨海較多,漁業比較發達,漁民眾多。當時很多漁民都生活在海上,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泉州的賦稅都少了五分之一,這樣朝廷想了辦法先把海上的人編戶入冊,再讓他們交漁稅。
編戶入冊后他們可以在陸地上生活,朝廷會分土地,讓他們老老實實做一個莊稼人。要么就是繼續在海上生活交漁稅。
這樣海上一半的人選擇留在陸地上,還有一半的人都在海上飄著。這漁稅的想法還是魏次輔提出來的,當時他還不是次輔只是內閣學士就提出讓老皇帝心中滿意的方案,一路上得到了皇帝的欣賞。
這給國庫增收的事,皇帝怎么不歡喜。這事對百姓自身也有好處,可以落戶,還能分到土地。這般給朝廷交稅后,以后生活上朝廷也會提供保障。
是雙贏。
鄭山辭整理戶部的冊子發現幾個部門都欠了銀子,其中翰林院還欠了五萬兩銀子。他把幾個部門都欠款整理好后呈給梅侍郎。
梅侍郎瞧了一眼,“年前他們會把欠款還上來。”
鄭山辭應了一聲,梅侍郎問道,“那三個鋪子就是拿來練手的,你不用有太大的壓力,要是還是虧損的狀態,把它們砍了就好。”
戶部還有鹽鐵都是賺錢的好買賣,對三個鋪子不在意。
鄭山辭應了一聲。
這段日子他不敢再去藏書樓,謝承晌午還去了藏書樓,結果晌午來的官員多了,他們瞧見謝承面上也是一喜。謝承忍受了幾日沒瞧見鄭山辭便失落的離開。
父皇同他說了文武平衡,謝承心中大為震驚,更覺恐怖。朝中看似風平浪靜,實則都是他父皇在把控。朝臣的黨派之爭,文武之爭等,都是父皇的手段。
謝承知道這件事后幾個晚上睡不著,慢慢的吸收武明帝告訴他的事。
蔣詹事在上書房給他們講學,謝承現在聽著儒家經典已經有不一樣的感受了。下課后,蔣詹事把兩位殿下的作業收走。
他還不是自己看,先要給武明帝。武明帝只有兩個皇子,不像其他的皇帝有二三十個皇子,兩個皇子這般才有精力來折騰。
武明帝先看了謝承課業點點頭,隨即去看謝澹的課業,他的目光一凝,唇角有幾分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