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弄出一個左、右都督,擺明了是要削周瑜的兵權。
一時間,周瑜再次成為全場的焦點。
可周瑜還是一副無動于衷的樣子,看的諸葛亮都有些心急。
氣氛逐漸變得詭異起來,議論聲漸漸停止,依舊是無人反駁。
程普、黃蓋、韓當等老將,知道令出二門的弊端。
但作為被提拔者,程普作為受益方,自然不可能反對自己。
黃蓋、韓當作為多年的老交情,也不可能砸程普的場子。
如此一來,武將方面明知不妥,但被利益堵住嘴巴,對此表示沉默。
文臣方面,張昭作為文臣之首,同樣沒有開口反駁。
張昭周瑜、一文一武,同為孫策的托孤大臣,地位上平起平坐。
現在,周瑜被程普分走一半權力,自然就矮張昭一頭。
日后張昭就不僅僅是文臣之首,更是文武之首,張昭自然樂見其成。
張昭這位老大哥不發話,其他文臣就更不會當出頭鳥。
魯肅則是提前知曉,知道這是早就談好的事情,對此也不意外。
眼下最著急的是諸葛亮,偏偏他是個外臣,不能主動插話,只能作為“輔助”幫襯周瑜。
偏偏周瑜也不開口諸葛亮就沒了用武之地。
“兄長,您意下如何?”
周瑜保持沉默還不滿意,孫權故意開口發問,頗有耀武揚威的意味在其中。
也算是對周瑜插手孫紹之事,以及今早故意遲到的報復。
“我沒意見?!敝荑ぬ┤蛔匀簟?/p>
“兄長深明大義。”孫權頗為內涵稱贊,但隱隱有自鳴得意之情在其中。
“我有意見!”
正當孫權自鳴得意時,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眾人不禁循聲望去。
小喬攙扶著大喬,突然現身門外。
只見大喬頭戴麻布、身著孝服,手中還捧著一個靈位,上書:
「漢故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吳侯孫策之靈」
看到這一幕,所有人立即起身致敬,孫權心中更是生出一絲不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