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船隊在江面上逆流而上,與江東離得越來越遠。
周瑜負手立于船頭,看著下方不盡的長江,心中不禁有感而發。
“看來公瑾還是心有不甘啊。”龐統來到身邊,“舍不得大都督的位置?”
“是也不是。”周瑜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
龐統好奇發問,“公瑾何意?”
“有大都督的身份,才能主持接下來的大戰。”周瑜心中確實有些不甘。
孫權想削兵權,周瑜想奪兵權。
最好的局面,自然是聯合大喬、諸葛亮等人,拿到五萬大軍的同時,并獲得最高指揮權,再打贏即將上演的“赤壁之戰”。
最差的局面,則是選擇顧全大局、隱忍退讓,既被奪了兵權,又被分走指揮權,還得繼續給江東打工。
眼下的局面,可以說不好不壞,也可以說是周瑜與孫權雙輸的局面。
“看來公瑾很想打這一戰。”
“是啊。”周瑜沉聲道:“這是名留青史的一戰,也是揚名天下的一戰、更是必勝無疑的一戰!”
不可惜是假的,一場由自己統帥,且注定勝利的史詩大戰,現在卻失去參與的機會,心中豈能沒有失落?
“公瑾這么自信?”龐統則非常驚訝。
面對二十萬曹軍,周瑜還能揚言必勝,這是何等的自信?
捫心自問,龐統不覺得自己有這個底氣。
哪怕齊名的臥龍,也不敢在戰前說穩贏。
真要有穩贏的自信,何必到處拉盟友呢?
“士元。”周瑜冷不丁問了個沒頭沒腦的問題,“你說現在晚不晚?”
這話換作一般人,定然聽得云山霧罩,可龐統何許人也?
感受到周瑜語氣中的不甘,豈能猜不出心思?
“公瑾。”龐統詢問道:“在府上時,是不是就動了心思?”
“嗯。”周瑜承認道:“興霸喊我“主公”時。”
在甘寧喊一聲“主公”后,周瑜不由自主就動了心思。
可認真思考后,不由又有些猶豫。
各路諸侯早就有了基業,起碼也有一套完整的班底。
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如劉備有關張趙諸葛,如江東已歷三世。
周瑜覺得這時候再起爭雄之心,已經太晚了好像沒什么機會。
“姜太公耄耋之年,才出山輔佐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