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擔憂道:“但召集諸侯需要時間,
如果王離破城……”
項籍打斷道:“大王是不相信我叔父嗎?”
項籍都這么說了,
楚懷王自然只能說相信。
在項籍的要求下,
楚懷王廣召諸侯解救項梁。劉邦也在其列。
項梁或許是真的對楚國和楚王有感情,
他雖然獨攬軍權,
但在楚懷王身旁安置了許多賢能之人為官。
這些人為楚懷王出謀劃策:“武安侯曾經為了救魏國,
攻打了滎陽。我們也可以效仿武安侯當初之事,讓武安侯率軍逼近咸陽,
逼迫秦國撤兵回援。”
出主意者還有項家的人。項梁的弟弟項伯就是其一。
項伯在薛縣接觸過劉邦后,對劉邦較有好感,
但這不是他支持劉邦西進的理由。
比起項籍的自信,
項家其他人對項籍的信任卻沒有項籍的自信多。
項籍不過二十來歲,雖然項家的小輩們都已經很信服項籍,
項氏長輩卻認為項籍這樣的年紀還擔不住事。
比起全殲長城兵團,
他們更希望安全地救回項家的當家人項梁。
因項籍是項梁的裨將,項梁不在,
項家的軍事大權都掌握在項籍手中。項伯等人縱然是項籍的長輩,也不好在這個關鍵時候內訌。
他們便只能從其他地方想辦法,
盡可能地保證項梁的安全。
楚懷王同意了。
雖然楚懷王是個放羊娃,
但他并非沒有智慧。
甚至因為早年的顛沛流離,讓楚懷王比同齡人還穩重冷靜一些。
楚懷王敏銳地發現,項梁被困對他也是個好機會。如果項梁被他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