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先投靠項羽,不受重視才投靠劉邦。在劉邦處,韓信還差點因犯法被斬,得夏侯嬰看中免于死刑后推舉給蕭何。
在蕭何月下追韓信前,韓信一事無成。
離了劉邦,他又能投奔誰?誰又能比劉邦更信任他?
當(dāng)時劉邦聽蕭何之言,拜從未展現(xiàn)出自己的才華、不是自己的元從、年紀(jì)相比軍中其余大將過分年輕的韓信為大將軍。
他將自己的軍隊交到韓信手中,讓自己的老兄弟們都給韓信當(dāng)下屬,韓信所有軍事指揮都不需要經(jīng)由他的命令。
這樣的權(quán)力和信任,誰還能給韓信?
在楚漢對峙的時候,韓信迂回繞開項羽,把項羽周圍羽翼全部剪除,奠定了大漢勝利的基礎(chǔ)。
但這個戰(zhàn)術(shù)有一個關(guān)鍵點——必須有人纏住項羽。
項羽戰(zhàn)無不勝,就算韓信正面與項羽也不敢言勝。
這個纏住項羽的人不可能獲勝,若能獲勝,韓信就不需要迂回了。
但這個人必須能讓項羽不能大勝,還要盡可能地減弱自己這一方的損失,并且在每次失敗后都迅速組織攻勢繼續(xù)與項羽纏斗,才能拖住項羽的腳步。
那么這個被韓信放在棋盤上,用來吸引項羽的重要棋子是誰?
是劉邦。
這個世上除了韓信,就只有劉邦能抵擋項羽的攻勢而不潰敗。
劉邦沒有正面贏過項羽,但項羽哪怕是彭城之戰(zhàn)都沒有打垮過劉邦。劉邦只用了一個月就擊敗了追擊的楚軍,重新與楚軍對峙。
劉邦信任韓信,信任到自己也可以成為韓信棋盤上的一子。
“高祖之風(fēng)”。
而這樣的信任,在韓信完成了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卻沒有如之前所言的那樣與劉邦合軍,而是先討要假齊王的身份時,就轟然破碎。
屁股決定腦袋。
劉盈現(xiàn)在是劉邦的兒子,是大漢的太子,是大漢未來的皇帝。
他不會去理解韓信當(dāng)時的想法,只會去想象漢高祖當(dāng)時的憤怒。
或許還有不解和悲傷?
司馬遷評價,如果韓信愿意當(dāng)淮陰侯,他的家族一定能與a
href=https:tags_nanxihanhtl
tart=_bnk
西漢同壽。
劉盈回憶《史記》中的記載,想象漢高祖如果在a
href=https:tags_nansanguohtl
tart=_b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