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又不可能真的打死自己的親兒子,只能認栽。
劉邦牽著劉盈的手,翹班去尋了蕭何。
蕭何聽了劉盈的詢問,沉思許久,道:“魏國有災,其余諸國無災,且……”
他有些不忍說下去。
劉邦道:“想說什么就說,盈兒心大,我們聽得的事,他也聽得。”
劉邦問劉盈道:“你會害怕嗎?”
劉盈豎起大拇指指著自己:“怕?我劉盈這輩子就沒怕過!”
蕭何看著劉盈那肖似劉邦的神情,沉沉嘆氣,苦笑:“好。”
他對劉盈講述自己對魏國滅亡時,糧價卻未有過大波動的原因。
秦國置三級糧倉,官方調節物價,其富甲天下。
打魏國的時候,魏國沒人種糧食,糧價本應該暴漲。但魏國死了許多人,又有許多權貴家破人亡,良田空了出來。
這些空出的良田大部分授予了秦人,小部分分給了魏國本就有的自耕農。
秦國調來糧食,再加上魏國官倉和權貴私倉的糧食,使魏國度過了糧食最緊缺的時期。
待糧食豐收,魏國的糧價波動便被壓平。
劉盈仍舊不解:“那秦國之后為何做不到了?”
蕭何道:“因為秦國在攻打魏國的時候也在攻打楚國,攻打楚國之后又攻打齊國。秦一國的糧倉能壓平魏國糧價,怎能壓平天下糧價?”
劉盈捏著下巴思索。
劉邦問道:“我前幾日見到一位大秦官吏,他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樣昏庸。”
蕭何也想了起來:“那人啊……一日之內,就派人摸清沛縣糧價和縣倉情況,確實是能吏。”
官吏去尋劉邦時,也派人去調查沛縣經濟情況。那些經濟數據都出自蕭何之手,蕭何自然知道。
劉邦道:“這樣的能吏,不能看出你所看出的問題嗎?”
蕭何輕笑,笑聲中夾雜著些許讓人聽不懂的復雜意味:“如果他離開咸陽,離開皇帝身邊,或許就能看出來。”
劉邦問道:“為何?”
蕭何沒有直接回答:“其實大秦剛建立時,大秦的糧價也能壓到百錢內。皇帝剛統一時休養生息,糧價曾一度達到三十錢。待皇帝命黔首自實田后,糧價才飆升。自那以后,皇帝便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又起兵鋒。”
這件事劉邦知曉,因為他就在民間:“秦地確實黔首自實其田,但六國故地,自實其田的真的是黔首嗎?六國糧價飆升不在于六國無地可種,而在秦國不能掌控六國。這樣就算占來更多的田地,又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