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知道,自己武力值強一點,居然還能被劉盈潑污水?
我們儒家才不是這樣的!
張蒼在漢初確實不是一般的儒。一般的儒是魯儒,在劉邦朝堂上制定禮儀的那幫人。這群人才是以儒生的身份進入大漢朝堂。
張蒼是以隨軍將領的身份投奔劉邦,跟隨劉邦定三秦、平天下、滅異姓王,立下汗馬功勞,因軍功被封北平侯。
至于他儒家的本事,那是封侯之后才被蕭何發現,以侯爵的身份借調到丞相府,后來一步一步成了大漢的計相和丞相,才開始做制定樂律等儒生該做的事。
如果不是蕭何慧眼識珠,張蒼大概會當個普通軍功勛貴。
畢竟他真的對自己儒生的身份沒什么自覺,和朝堂中的儒生也一點都不熟。
張蒼的個例,怎么能代表整個儒生群體呢?
劉盈附在他阿父耳邊道:“你別信。儒生都那樣,很粗魯。”
劉邦想,什么時候再把劉盈的話傳到張蒼、浮丘和毛亨耳中。
終于看到劉盈吃癟,劉邦十分高興。
因太過高興,劉邦便讓浮丘和毛亨推舉弟子出仕。
兩個只想修書,自認為沒什么理政本事的大儒想了想,毛亨讓侄兒毛萇趕鴨子上架,浮丘則敷衍地讓劉交代表自己出仕。
“啊?我?”毛萇不敢置信地指著自己。
毛亨道:“你和盈兒同輩,應是能和他合得來。不用擔心我,浮丘的弟子申培會照顧我。”
毛萇看向扎著兩個小揪揪的劉盈。
劉盈背著手歪頭,對毛萇眨了眨眼。
毛萇:“……”我兒子都和劉盈一樣大了!怎么能說和他同輩?!
但毛亨都說毛萇和劉盈是同輩了,毛萇就只能和劉盈是同輩。
同理,劉交也面臨著要和劉盈“各論各的輩分”,被迫叫劉盈師弟的窘境。
兩人既然通文書,便被派去給劉邦處理文書工作。
儒生甭管有沒有本事理政,文書工作還是能做得井井有條。
大約是荀門的儒生都比較注重現實,他們認為亂世該用重典,減輕刑罰是劉盈當家做主后才該做的事。
劉交和毛萇整理了秦律后,刪減了一些繁瑣細碎的內容,又加重了比如sharen、盜竊等罪名的刑罰,恢復了豐邑吏人的刑罰典獄工作。
見兩人搖身一變,變成了劉邦手下掌管刑律的正副手,劉盈對毛亨和浮丘道:“原來韓非和李斯真的是荀子的弟子呀!”
劉盈重重地“呀”完,轉身就跑,這次沒被毛亨和浮丘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