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參加辯論,也沒在劉邦面前找存在感的毛亨這才開口:“大王,之前臣和你提過荀子得天下和‘凝’天下的思想。不止荀子,諸多先賢都提出了類似的結(jié)論,可這‘凝’要怎么實現(xiàn)?秦的滅亡,讓人看到‘凝’不能一蹴而就。有的人想著徐徐圖之,有的人想回到先周之時民風淳樸的時候?!?/p>
劉邦捏住劉盈的嘴,制止劉盈的搶話。
“你們?nèi)寮业目鬃釉f,‘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已經(jīng)流走的水不會回來,已經(jīng)逝去的時光不會倒流,已經(jīng)發(fā)生的變化,又怎能假裝沒有發(fā)生?”劉邦躲開劉盈揮來的拳頭,“秦既然已經(jīng)統(tǒng)一,后世所有有雄心壯志的人,都會想著天下一統(tǒng)……”
劉盈終于從劉邦的束縛中掙脫,忙開口:“沒錯!就像天下庶民不堪秦的重負揭竿起義,之后王朝只要太昏庸,庶民都會吼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把不當人的王全殺了!”
劉邦:“……”
漢臣:“……”
劉邦失笑:“沒錯,是這樣。叔孫通,你和我講講孟子的仁政。他的仁政和荀子有何不同?外面吵得太厲害,我聽不太清。”
叔孫通深呼吸,平息心頭的顫抖。
他維持著得體的微笑,為劉邦解釋孟子的“仁”。
孟子的“仁”,歸結(jié)于一點,就是全面取消各種苛捐雜稅。
不僅是地稅、戶口稅,孟子還主張農(nóng)商平等,將行商稅全部取消,藏富于民。國家只收十一的田稅。
這樣做,政府稅收會變少,什么都不能做?
孟子要的就是政府什么都不能做。
他堅決反對任何徭役。不僅是戰(zhàn)爭,連官方開墾,他也很反對。
等庶民有錢了,他需要灌溉自己會去挖渠,需要去其他地方自己會去修路,需要更多的田地自己會去開墾,政府不要強迫庶民做事。
孟子還對君王世襲會出現(xiàn)昏君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希望重建“世卿”制度,這群“世卿”集合起來,組建一個國家智囊團,兒孫代代世襲職位。
當君王有很大的過錯的時候,“世卿”需要規(guī)勸。如果君王執(zhí)迷不悟,“世卿”就要聯(lián)合起來重新選一個賢明的君王。
劉邦聽得瞠目結(jié)舌。
他聽懂了,他大受震撼。
難怪沒有任何一個君王采用孟子的主張,這也太……太神奇了。
劉邦笑道:“我還是黔首的時候,應(yīng)該會喜歡孟子的主張?!?/p>
只交田稅,不服徭役兵役,君王昏庸了就會被換掉,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