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文官們面向西而立,右邊的武官們面向東而立,一眼袍笏整齊,
再瞧一眼,不少站在不顯眼位子的官員瞇著眼,頭一栽一栽的手里的笏板要掉不掉,好像在打瞌睡。
可以理解,畢竟古代官員上班要起大早,“上班”這個詞就是由“早”上來的,“上班”一開始叫“上朝班”,臣子雞鳴即起,五更天趕到皇宮覲見天子,奏事議政,叫“上朝”,可并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去皇宮上朝,但他們也得到點去衙門點卯,于是他們叫“上班”,以區別人家有資格上早朝的,后來干脆都叫“上班”。
所以,上班狗哪有不困的。
新科進士們步入正殿之后,跟隨沈持的腳步停立在百官之下,按照會試考中名次序立在東西丹墀之末,他們斂聲靜氣,一刻都不敢分心。
沈持也沒有近距離好好看一看太和殿的心思了,他全身心貫注于皇帝和大臣們的動靜,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御前失禮。
忽然聽得一聲“陛下到”,原來是皇帝著龍袍乘輿上朝來了,眾人都不敢抬頭朝金鑾殿上龍椅的方向望去,依舊肅立不動。
又聞禮部中和韶樂奏降平之章。
樂聲響起的時候,丹陛之上,鑾儀衛官手持一條金色長鞭,舞向空中,又啪地一聲重重地抽在臺階下。
其聲音繚繞于空中,響徹云霄,余韻悠長,直如鸞鳴鳳嘯,入耳清脆可聽,還怪好聽的,一點兒都不嚇人。
啪。
啪。
又是兩鞭。
這是為新科進士們取鶴鳴長天的好兆頭,寓意他們之后就是正兒八經的官身了,家中的狗能仗的勢更大了。
新科進士們起初走進太和殿大門的時候還算平靜,階下三聲鞭鳴后,忍不住落出淚來。鯉魚跳龍門,可算沒摔死還飛升了。
而后,換成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
禮部官員對著龍椅上的皇帝蕭敏行三跪九叩之禮:“陛下,新科進士皆已侯著。”皇帝蕭敏點點頭。
翰林院侍講學士捧出東案黃榜交給禮部侍郎李叔懷,放在御案正中。
鴻臚寺卿楊旭又引著沈持等殿試前十名的新科進士們往前走出兩步,等大樂停奏后,禮部官員大聲喊道:“文武百官并新科進士,齊!”
意思是該來的都來了,一個不少。
左右兩丞相進前一步,率文武百官行叩拜禮,齊呼“萬歲”。之后,所有人稽顙再拜,還是三叩九拜,磕最勤的頭行最大的禮。
新科進士們上次殿試驗之前已經跟著禮部學過面圣的禮儀,沈持他們絲毫不怯場,沒有人出差錯丟丑。
“眾卿平身。”皇帝蕭敏說道。
大殿之中,響起窸窸窣窣提官袍的聲音。
之后,兩位丞相率領百官往丹陛之上走了幾步,留下新科進士還侍立在后頭。
不大一會兒,禮部尚書——一位微微顫顫的老頭兒劉禹捧著一本金冊,走到皇帝下手處,正殿前的丹陛上高聲念道:“丙辰年四月十六日,禮部尚書臣劉禹于太和殿,奏為科舉事,會試天下舉人取中一百三十二名,本年四月十二殿試,策試天下貢士,合請蕭汝平,曹慈,李懷叔等八人讀卷。依照春闈資格,
像一位富貴人家的中年大叔,
衣食無憂,心廣體胖,和百姓眼中動不動就拿大臣和他們全家消消樂的“天子”“皇帝”等字眼糅合的并不是十分完美。
極容易讓人生出親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