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妃終是下定決心:“你去想個萬全的法子,萬不可讓人瞧出破綻來露出馬腳。”
“是,娘娘。”周枚謀事去了。
七月初六夜里,鄭瓊臨睡前抱了一會兒兒子,快八個月大的小團子眼睛又黑又亮,總是對著她笑,她交待乳娘說道:“明兒我隨陛下出宮,你們定要看緊他,莫要叫他餓著或是吃多了,又或者驚著嚇著了。”
乳娘和宮婢齊聲說道:“奴婢一刻不離看著小殿下,請娘娘放心。”
鄭瓊想了想,猶不放心:“明日我不在臨華殿的時候,你們關緊大門,不要抱著小殿下出去亦不叫他見別人,還有,明兒只給他喝母乳,粥食先不要喂他吃。”
“是,娘娘。”
鄭瓊又拿出財物來賞賜她們:“我來宮里的時日短,全仗著你們的忠心才有今日之福氣,略當做我的一點兒心意吧。”
臨華殿里的奴婢們叩頭謝恩:“娘娘言重了。”
次日七月初七,文武百官休沐回家陪女眷過乞巧節。
天公作美,流云輕遮烈日,涼風習習,不熱。
城南花市一帶的樹上掛滿了大小不一的五彩繡球,上面繡著精美的飛禽走獸等祥瑞圖案,微風之中,瓔珞輕舞,如愛慕的心思般拂動人心。
辰時初。
沈持拉了一群摯友從中走過,有孟度、裴惟、李頤、賈嵐等人,去繡球樓當托。
“傾慕欲借問,繡球落誰家?”孟度一路走過去,忍不住吟了句詩。眾人沒見過他作詩,都開始夸。
沈持則笑道:“夫子這詩是吉兆,定會有女郎的繡球落到夫子手里。”
裴惟他們也跟著起哄,弄得孟度有點不自在,飛了沈持好幾次眼刀風。
到了繡球樓,未有婚配的郎君在京兆府登記后,從柵欄進入到繡球之下正面的場地,而有意拋繡球的女郎們則從后面登樓。四周圍了淅淅瀝瀝來看熱鬧的百姓——高門世家并不看好京兆府,說這是胡鬧,他們里頭或有出門的,也是去廟會上看看新鮮玩意兒,抬頭一望,京兆府的媒氏姚放和孫媒婆已經就位了,他端坐在不起眼的位置上目不斜視,而孫媒婆則站在中間,與圍觀者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笑話。
沈持一行人一來,京兆府的衙役們立刻來迎:“沈大人,各位大人,這邊走。”他們走到近前,才發覺繡球樓上有不少宮中侍衛的身影,想是帝妃二人已經到了。
閣樓中有樂師奏起《鳳求凰》的曲子,看來有女郎要登場了,只聽姚放說道:“鄭女郎拋繡球。”
人還沒移步出來,孫媒婆先夸道:“鄭家有嬌女,新妝宜面拋繡球,一顧傾城……”
圍觀的百姓哄然大笑:“孫媒婆的嘴騙人的鬼,哪有這樣的美人。”
曲終,一妙齡女子帶著面紗娉婷從繡球樓中走出,隔著薄紗,隱約可見她以花為貌,以秋水為姿,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真有傾國傾城之美貌,一瞬,都凝視著她移不開眼。
鄭瓊單手托著精美的繡球走上前去,這時,著一襲錦袍的皇帝蕭敏已站在樓下,他仰頭神情地看著她,等她的繡球拋下。
她看了看他,明眸一睞:“敢問這位郎君是誰家子?”
輕輕一推便落了下來,蕭敏看著她伸手去接,接過來以后說道:“女郎,在下姓蕭,單名一個敏字。”
在外頭圍觀的百姓聽到他自報名姓,心中驚愕:“這不是咱們萬歲爺嗎?”嚇得膝蓋一軟,都跪下山呼萬歲。此刻,蕭敏端著繡球,大大方方的走上繡球樓:“是朕,朕今日出宮游玩,不想偶遇一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