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他帶著漆器世家的家主郎應星、宣家家主宣賢一塊兒來見沈持:“沈大人有什么話,盡管問吧。”
郎應星五十多歲,
個頭不高,極為矍鑠,宣賢三十來歲,是個儒商的模樣,他二人一起對沈持施禮:“大人有什么話盡管我,我二人定知無不言。”
“坐,”沈持請他們坐下說話:“聽聞郎老爺,宣老爺遍及大理國內,在下想打聽打聽,在大理段氏的地盤上,有多少土司?”
土司是元代之后中原朝廷對西南各自成部落的少數民族的稱呼。也未必全是少數民族,也有各朝代戰亂時遷居此地的大家族。
郎應星拱手行禮說道:“沈大人,在下的商行曾與三十幾個土司做過生意,據他們說,這里大大小小約有兩百多土司。”
兩百多,好家伙,夠零散的啊。
宣賢跟著他說道:“宣氏商行目前與二十多家土司打交道,和郎老爺打聽到的一致,約有兩百多家土司。”
沈持:“二位可否告訴在下,這些土司大抵居住在哪里,以及他們手中的人口,地盤等等,越詳細越好。”
郎、宣兩人記性不錯:“倒是能說出一二來。”
沈持命書吏來,將二人知曉的二三十家土司的情況一一記錄下來。沈持過目后,按照土司的人口從大到小標注好了序號,又把土司的姓氏寫在一片一片的竹簽上,其中最大的為彝族左氏。
夜里在書房,趙蟾桂看見這些土司竹簽,問:“大人,是抽到哪個就挖大理段氏的哪個墻角嗎?”
“否,”沈持笑了:“要么先啃硬骨頭,要么先捏軟柿子。”他隨手把彝族左氏土司的竹簽抽出來,拿在眼前看著,左氏在金沙水一帶,約有三、四萬人,規模不小。
且據郎應星所言,左氏土司與大理段氏世代聯姻,二者的關系看起來很牢靠。
是根硬骨頭,不好啃啊。
但左氏盤踞在金沙水一帶,我朝工部堪到的巖金礦也在那里,他已經上折子請求朝廷派遣將士到那邊去駐守,早晚要收拾左氏。
左氏要么歸順我朝,要么讓出地盤滾蛋。盡管沈持想的這么狠這么霸氣,但以他的為人,不會真的把左氏和他的子民攆走,讓他們離開家園流離失所,多半是要說服他們歸順的。
在黔州府辦完事,沈持帶著趙蟾桂又回到鶴州城,這里離史玉皎近,離大理國也近,于公于私都方便。
山洪過后,鶴州城中的許多百姓在修繕宅子,趙蟾桂時常留意著哪座宅子建的好,心道:萬一哪天他家大人又要買呢,先物色著。
但沈持好像沒有他這份閑心,到了鶴州城的第二天他就去找史玉皎:“你在大理國內的探子可靠嗎?”
史玉皎正在擦拭她的長矛,聞言停下來看著他說道:“你要打探什么?”
“我聽說彝族左氏土司與大理段氏世代聯姻,”沈持說道:“想打聽打聽,左氏女與大理段氏的誰結為連理,可生育有子女?”
史玉皎:“這個容易,我給你打聽,要等個天吧。”
“多謝夫人,”沈持看著她的長矛說道:“我幫你擦?”
史玉皎把手帕遞給他:“有勞。”
她叫人聯絡在大理國的探子去了。過一會兒又回來,坐在沈持身邊有一搭沒一搭說話:“家中來信,說要把我堂弟史玉展送到軍中來歷練。”
史玉展。
史玉皎那個十來歲的堂弟,沈持見過,他從前在京城時候清晨從史家所在的兵馬司胡同經過,時常看見史家的長輩在追著這小子揍,非常的頑劣。
那孩子極有希望長成京中紈绔子弟的模樣,至于讓他領兵打仗……怕是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