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丁吉立馬著人去傳隋然。
群臣又議論了一會兒別的事情,一個高高瘦瘦,淡眉淡須的三十多歲的男子穿著正五品文官繡白鷴補子的官袍上殿了,他就是工部工事隋然。
李為低聲對他說了棉花的事,隋然施禮道:“陛下,據書籍記載,棉花一旦生蟲害便持續兩三年,乃是由于蟲卵寄生于土壤之中,要是換個地方引種,臣以為,便不會再生蟲害。”
皇帝聽了大喜:“哎呀,滇地真是我朝的福地,你們看看,去年歸到我朝的治下,今年就起大作用了。”
他對吏部尚書穆一勉說道:“趕緊調幾名長于農事的官吏到昆明府去,讓在那邊墾田囤田的戍軍一道,種棉花。”
本來揪著的心忽然有種峰回路轉日暖風輕的愜意。
群臣也都舒了口氣。
本來這件事暫時要過去了,沈持忽然說道:“諸位同僚,要是他年所有產棉區生了病蟲害,無地可引種,又該怎么辦呢?”
群臣被他問得卡殼,面面相覷:“這……”
沈持趁機試探道:“臣近來重溫史書,看到了漢朝、唐朝設的常平倉,用來把控物價,臣覺得很有意思。”
借著棉花這件事,他要先拋出設常平倉的想法,試探各方的反應,是反對,還是贊同。
音落,太和殿中一瞬寂然無聲。
方才沈持拋出問題后,皇帝蕭敏也心存憂慮,他說道:“待會兒退朝后,曹相,秦尚書,李尚書,再告訴董尋,你們也都跟沈愛卿一樣,琢磨琢磨史書中記載的常平倉。”
他今日忽然覺得,自己下朝之后也要翻翻史書了。
聽到點名的幾人齊聲道:“是,陛下。”
其余人又奏了些別的事情,今日早朝的時間稍長,本該卯時就完事的一直拖到了辰時中才結束。
大臣們略帶疲憊地從皇宮走出去,各回各衙門。
六部的幾名官吏去找曹慈:“聽說沈大人要向陛下提議設常平倉?”
曹慈搖搖頭:“當年開國之初,也有人向先皇提議開常平倉。只是這事兒,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據說當年就是有人提出設常平倉,但多數人反駁,他們說朝廷要出錢,又要雇傭官吏,是一大筆開支,而常平倉所賺的錢不一定能養活維持。
倒不如沒錢的時候,就抓幾家富可敵國的商人,逼著他們捐出全部的家當給朝廷用來買命,這樣省事。
這就是隨意讓商人盤剝百姓,又把商人當血包。
所以當朝開國之初的很多有巨賈所賺的錢被朝廷敲了去,他們也敗落了。后來朝廷不怎么缺銀子了,不再打商人的主意,各得其所,互不侵人肥己,他們才過上了順風順水的日子。
御史大夫管聃問:“曹相爺,這次,沈大人能成事嗎?”
曹慈微微一愣,徐徐說道:“沈大人辦事往往出其不意,本相不敢隨意斷言。”
“設常平倉,”管聃口氣風涼地說道:“勞民傷財,不是什么好事。”
曹慈乜了他一眼:“圣上讓本相琢磨此事,管大人倒提了個醒,興師動眾折騰朝廷上下,嗯……”
戶部。
沈持上朝回來后便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忙碌,似乎總有理不完的公事,還不忘抽空告訴董尋一聲:“圣上讓咱們再琢磨琢磨常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