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總算有人看到他摳搜之下的良苦用心,秦沖和聽了沈持的這番話心里舒坦,如遇知己,說道:“多謝沈相體恤,下官定協同朱大人一塊兒看好常平倉。”
沈持:“拜托秦尚書了?!?/p>
看看天色,秦沖和說道:“走吧沈相,上朝去?”
沈持點點頭,回身交代朱堯幾句:“秦尚書請?!倍私Y伴往東華門走去。
不大一會兒,他們匯入文武百官之中,走入宮中的太和殿,開始日復一日的朝會。
早朝之上,當吏部尚書穆一勉上奏說戶部右侍郎董尋沒了的時候,皇帝愣住了,半天才道:“青溪體弱朕知道,朕每次見到他,總勸他保養……只是,”河東大儒董真子孫稀少,這下又折去一人,朝廷都沒臉向董家交代:“何事讓青溪深夜還未回家安寢?”
戶部尚書秦沖和立即奏道:“陛下,董大人近來跟朱大人在忙常平倉之事?!?/p>
“去傳朱愛卿來?!被实蹘е[隱的怒氣說道:“朕要問個清楚?!?/p>
大太監丁吉忙遣人去傳,很快,朱堯趕來,他在太和殿外叩首:“臣朱堯叩見陛下?!?/p>
皇帝:“朱愛卿近前來,說說董愛卿為何過于疲勞?”
朱堯趨步走上前來,泣道:“那日散值后,杭州府送來一封信,歐陽大人在信中說治下生絲暴漲,商行甚至向錢莊借錢訂購生絲……”
“董大人說此中有蹊蹺,于是他與臣留在戶部查看、梳理賬冊……后來就到了黎明時分才回家……”
“今年開春未聽杭州知府上奏治下發生災荒,”皇帝皺眉道:“生絲為何突然暴漲?”
他都懷疑這里面有古怪,說完看了眼沈持。
沈持想了想,開頭挑明道:“回陛下,大理寺少卿馮大人此次去杭州府辦案,順帶會將此事會好好查一番。”
此言一出,群臣中不少人臉色微變。
皇帝一臉“朕就知道馮遂去杭州府不是抓拐子”的表情:“嗯,是該好好查一查?!?/p>
又下旨命追贈董尋太子太傅,一再惋惜他英年早逝。
群臣又上奏他事,擬定明日五更放榜,此次會試的貢元名叫王庾,三十一歲,出身嶺南世家,沈持聽了有點心動,想要他去戶部同朱堯一道管理常平倉,剛提了一句,皇帝卻搖頭說道:“他是個書呆子,老學究,跟董青溪還不一樣。”
群臣聽了有些不解,這王庾,明明不很呆也不多迂腐,更不算老呀。
這時候右丞相曹慈開口了:“陛下,河東董大儒的學生,裴牧,此次也在杏榜名單之中,臣聽說他頗通食貨,去戶部最合適不過了。”
皇帝聽了龍顏大悅:“等殿試那日朕好好看看這個裴牧?!?/p>
群臣:“……”
這時候他們才曉得曹慈的高明,董尋沒了,皇帝覺得對不住董家,這時候舉薦董真的學生,也算是給他一份安慰,皇帝沒有不答應的,另外,作為舉薦人,將來裴牧投桃報李,極易拉攏成自己人,這么一來何愁不取悅了皇帝又得了好處,一箭雙雕,高,還是曹右相高啊。
沈持微瞇了瞇眼睛,腹誹了句:老奸巨猾。
一個時辰之后,皇帝神態疲累,退朝前說道:“諸位愛卿,你們替朕送一送青溪吧?!?/p>
百萬山呼萬歲后下朝。
身在相位,七事八事,沈持下了朝又去上書房,接著議事到晌午時分,皇帝賜了午飯,等填飽肚子,恰好禮部謄錄好杏榜名單,又就此次會試說了幾句,待從宮中出來時已是各衙門的散值時分。
回到家中,略坐了會兒,河東董家遞帖子過來,說他們明日傍晚扶董尋之柩回籍,特來向逝者生前的摯友拜謝并告辭,沈持收下帖子,第二天忙完公事后換了一身玄色襦跑,到董家去上香,當看到白紙黑字的挽聯——“是公子從未紈绔,有素守,是才子無意風流,尚大志?!保肫鹜粢煌k差的光景,忍不住落下淚來,千言萬語到了此時只剩一句話:“青溪兄,你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