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互相加微,即便相隔千里也能隨時聊上幾句。
上輩子念“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薄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3,這樣的詩句,不細細品味琢磨,也砸不出味兒來。
同理,對于做八股文,只有精心揣摩體悟,在心目中追想當時的語境和圣賢的心理,才能捕捉到圣賢言論的真實意旨,發掘出其中的微言大義。
又回到最初的破題上,因而破題對題目的概述,是建立在對經文的分析領悟基礎之上的更深度的解經,就是檢測學生解經水平,正反思維,概括分析,領悟水平,只有這幾方面一處不拉跨,才能更好地揣摩微言大義,心貼先圣,體悟還原其語境。
承題同樣如此。
起講可以稍稍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一些。
……
他在紙片上用蠅頭小字記下:八股文與四書五經深度捆綁,是一目了然的功利關系,抽空再次精讀四書五經一遍。
習完功課,他拿出從前畫的簡筆畫滾滾看了看,笑著喃喃自語:“以后該畫工筆畫滾滾了是不是呀?”
工整細致,活靈活現。
做八股文亦如是。
之后,夫子們開始細扣八股文正文的寫法,一下子像從小學生作文升華到了初中生作文。
八股文的正文部分規定要用正反、開合的方式將題旨內蘊闡發完全,在冒子的框架內合理發揮,有天馬行空的余地,但不多,夫子們都是提倡中規中矩的。
標準的八股文是由兩兩對偶的四個段落組成,就像標致的滾滾背心整齊,腰是腰腚是腚的。
這四個段落分稱為提比、中比、后比、后二小比。每比分出股與對股,共計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
這個有著起、承、轉、合邏輯關系的段落的設置,表面看起來是個結構問題、表達方法問題,但實質上是一個內容問題。
《駢文概論》中說:“凡是說理的文字,愈整齊愈有力量,復反復愈易明白?!?
這讓沈持想到,上輩子寫作文議論文題材的,老師也每每強調,要有主題要層次分明,要前后照應……當年高考他們理科班好幾個孩子不會寫作文,語文老師沒辦法,罵罵咧咧揪翻出幾篇八股文名篇整了個新八股文框架,說按照這個框架給他套……看來寫文章這件事吧,從古至今都大差不差,或許就一個古人多死板一點兒,后世更靈活一些。
整齊對偶、正反開合、反復闡述的八股文字,讓科舉應試者一層層深入地將題旨闡述出來,其經學性更為凸顯。對偶反復,只不過用以增強文章的氣勢力量,明白暢達而已。
八股文中的“八“在科舉中,它是有靈魂作用的,兼具工整對稱以及美感。
……
精練完八股文的冒子和正文,已到四月中旬。
繁花落漸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