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嚴苛。
受卷、糊名彌封、印號、對讀,
每一步所經人手都要簽上名字,
責任到人。
讀后的朱卷、墨卷會被送給收試卷的部門——外收掌。外收掌官吏在接到試卷之后,會再次核對朱卷、墨卷的紅號,確認無誤以后,將朱卷與墨卷分開,
考生的墨卷存放在外收掌,
朱卷則分為若干束,
分別標號,其上書寫缺一或某一方面稍稍欠缺,副主考官看一遍就會從手里抽出來放在桌子右上角,淘汰。
如此三輪之后,同考官會將自己還留在手里的佳作用藍筆在上面畫圈,寫上評語,之后推薦給主考官,稱之為“薦卷”。
但同考官推薦的卷子,主考官不會馬上評閱,還要經過其他同考官看過,畫圈或不畫圈之后,才會最終拿給主考官看。
……
會試的閱卷相當繁瑣,要花去個把月的時間,因而等到陽春四月杏花開時才放榜。
從三月初考完到四月初放榜,考生們要逗留在京中等榜,這注定是段漫長而焦心的時光。
別看一些人呼朋喚友去煙花巷風流廝混,其實都特別焦躁不安,不過找些刺激不掰著手指頭熬日子罷了。
對于沈持來說,林瑄為他牽線梓行《雅蟲》一書之事,恰好填滿了他接下來可能無聊或胡思亂想的日子,讓他有事可做。
無比重要的是,或許還有錢可掙。
于是會試完次日,三月初九微晴,一早沈持拿著拜帖出去找林瑄。林家住在竹節胡同,離會館不算遠,申掌柜告訴他在兵馬司附近到那兒一問就知道了。他帶著趙蟾桂打聽著路,很快走到了兵馬司胡同。
閑來無事的老人家端著大茶碗坐在胡同口慢悠悠地飲著。
沈持上前拱手問道:“老伯,這兵馬司胡同有多長,穿過去可是竹節胡同?”看來得空還得去書市上買張京城的地圖。
“對,小郎君從這條胡同穿進去,走到最后一家武信侯府門前的時候往右拐,”老人家說道:“就是竹節胡同了。”
武信侯府啊。
“多謝老伯了。”沈持往胡同里走。
果然,在胡同的盡頭處看到一座古樸大宅,上面寫著“武信侯府”四個遒勁黑字,是武信侯史家了。
沈持放慢腳步。他是二月中來京途中遇到的史玉皎,不覺已過去月余,想來她早已離京去邊關了吧。他又朝那邊看去。
史家朱門半掩,一穿錦袍的五六歲男童從門里邁著小短腿跑出來,滿臉都是泥巴,他身后跟著個丫鬟。到底是武將之家,這丫鬟看上去孔武有力是個練家子,隨意一伸手就能拎起男童:“小公子該回去習兵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