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和三房有眼饞有小九九,
同樣一夜沒睡。
他小嬸子張氏跟沈涼咕噥:“阿池要是去省城貢院,
一走仨月,那青瓦書院食堂的好處,是不是就占不著了?”
每次的飯菜、紙、墨、燈油……好家伙,
算下來不得好幾兩銀子。就阿秋在蘇家私塾這幾樣的花銷,一年少不得五六兩。
這等好事,沈持一走占不著了,他們沈家得填個人上去吧,不能白白便宜別人。
大房的楊氏也私下里向沈文抱怨:“書院的食堂賺很多很多銀子,都是阿池給賺的,他這一到貢院去,都留給別人得了。”
沈文是個老實人:“你可別跟著三房給阿池找不快,以后他中了舉人老爺,沈家都得仰仗著他。”
別叫沈持寒心。
楊氏委屈地說道:“老二躺在床上不能動,老二媳婦顧不過來,每次有事我二話不說就過去幫忙照顧沈月,我怎么讓阿池寒心了。”
沈文:“這就對了,咱本來是長輩,該疼小一輩的。”
楊氏不滿地哼了哼。
大房和三房都打上了青瓦書院食堂的主意。妯娌倆先到老劉氏跟前吹風:“阿娘,咱們沈家的生財路子,可不能落到外人手里。”
老劉氏:“那可不?阿池去省城貢院,那份好處不能抹了。”
倆妯娌狠命點頭。
楊氏說道:“阿大和阿二在蘇家私塾念書,念不出什么來不說,還平白花了吃飯、買紙買墨的銀子,一算倒不如去書院念書呢,等七月底我給他哥倆兒去書院報個名,不去蘇家私塾念了。”
“阿秋死心眼,我前年就想讓他轉去書院念書,他不肯,”張氏也道:“不知道蘇秀才給他灌了什么迷魂湯。”
“等阿大和阿二去了,”楊氏說道:“阿秋說不定就肯了,他們哥仨兒相互壯膽兒。”
沈家人為沈持去貢院聽課的事開心,又為阿大他們仨換去書院的事發愁,每日的說話聲充斥著大房九歲的沈瑩和三房六歲的沈知朵的耳膜。
沈瑩看見沈月背著書包很神氣,羨慕地說道:“要是我們也能去上學就好了。”
她也想像沈月和哥哥們一樣去念書認字。
沈正聽見,哼了聲道:“上學有什么好的,天天往那里一坐跟聽天書似的,時不時還要挨夫子的手板子……”
身在福中不知福。
沈瑩聽著眼圈紅紅的,跑到后院的角落里低聲哭泣起來。她娘楊氏罵道:“一個丫頭片子上什么學,好好學針線才是正經。”
三房的沈知朵聽見大伯娘楊氏的罵聲心里難受:“大娘說的話我不愛聽,阿月也是小丫頭片子,二叔二嬸怎么送她去上學。”
看看沈月這次從縣城回來,梳著蒲桃髻,穿著新式樣的衣裳,舉手投足浸染一股書香氣,像出身富貴的大小姐,和她們全然不同了。
沈知朵拿起鏡子照了照,心中驀地自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