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持:“……”
倒也不必,他還是會出門在會館里晃悠一下下的。
“沈會元,汪貢士,
”老舉人王皓這次又落榜了,這大約是他最后一次來京考進士了,他顫顫巍巍地說道:“能讓我看看你們的榜貼嗎?”
榜帖就是剛報錄官送來的喜報,類似后世的錄取通知書,但可以看作這個是不正式的,畢竟貢士并不算最終的錄取嘛。
聽說當朝杏榜的榜貼叫金花帖子,是用上好的黃花箋寫的,箋用素綾為軸,再在素綾上貼上金花。考生的名字以及名次,都要用灑金粉的墨題寫,更為精美。
沈持拿出那張闊三寸,長四寸許的榜貼給他看,上面寫著“丙辰科會試第一名沈持”,還有他的籍貫,祖父、父親的名字等,右下角過朱——加蓋禮部朱紅的大印,以顯得非同尋常。
榜貼以后一般會被放在本族的祠堂里,供后世子孫和族人瞻仰——說嘴吹牛,這是莫大的榮耀,也是一個家族的底氣。
王皓看得老淚縱橫:“好,真好啊。”
他窮其一生所求的就是這張紙啊,從鬢角鴉青到白發蒼蒼,二十多年,終是沒能給子孫掙上一張這樣的榜貼。
哭完了,落榜的舉人們對沈持和汪季行作了個揖:“祝愿二位丹墀對策后占杏榜鰲頭。”
沈持肅然還禮。
落榜的舉人們去禮部領了各自的十兩紋銀,當天就離開京城打道回府去了,年輕的舉子們繼續苦讀等三年后再來,而年邁的,或許就認命了。還有中年舉子領銀子的時候順帶要了推薦信,找個小官之職安身立命去了。
也不是所有人落榜后都恍恍惚惚要死要活的,據沈持觀察大部分人是很佛系的,考中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考不中也不打緊,該干嘛干嘛去。
秦州會館,黃彥霖出了門又折回來:“歸玉兄,上回的事情對不住了。”他說的是為京城舒家鳴不平的事。
沈持搖頭:“我早忘了。”黃彥霖眼皮腫脹,這次的落榜的失意幾乎要了他半條命:“我走了。”
沈持點點頭,跟著他出來,把黃彥霖送上馬車,一句話沒說。
黃彥霖哭了:“先前我還說你這人冷得很沒有熱心腸,我這會兒才知道,你不說話才是對我好。”
哪怕沈持只說一句“回去好好念書三年后必能考中”之類的話,他都繃不住情緒要瘋。
世人只寫登科后的春風得意,卻無人看得見落榜后的萬念俱灰,還要輕描淡寫說什么三年后再考,好像三年后來再來就能考中似的,知道有多sharen誅心嗎。
沈持以手拍拍他的手臂:“歸途平安。”
黃彥霖大哭。
等馬車走了,沈持轉身再回到會館,偌大的庭院只剩下他和汪季行兩個貢士了。
汪季行這會兒才感知到登的喜悅,發起瘋來,他跪在地上對著秦州府的方向“咚”地磕了一個:“爹,娘,夫人,我中了,考中了……”
他今年二十八歲,從八歲始進學堂開蒙,讀了二十年書。二十年終于換來了看盡長安花的得意,換來了通往高官厚祿光耀門楣的仕途,除了磕頭,他不知怎么表達心中的狂喜。
沈持被他這個氣氛組帶得也想磕一個,他穩了穩心神,最終只是站在哪里低喃道:“爹娘阿月,我登科了。”
過了好半晌,汪季行才發完喜瘋,他一抬頭看見沈持,滿臉羞愧:“歸玉兄,我……讓你見笑了。”
沈持:“彼此彼此,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你我流露出一些真性情又何妨。”
他要回屋,汪季行又拉住他:“歸玉兄,你能不能借我二兩銀子?”
他今日沉不住氣招來報子,賞了一撥人,后來又來一撥,再來一撥……汪季行只得每次都打賞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