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實邊"“屯田立足”“衛所制度”……但逢災荒之年,受災無處安置的百姓,只要愿意的,以開礦的名義由朝廷發放文書護送至大理國,在那邊定居,戍軍抄明朝的屯田、衛所制度的完美作業……他都想了。
蕭敏:“嗯,事以密成。”他又問:“可是,大理國土地肥沃否?”
值不值得納入王治之下。
沈持:“雖多山,但亦多水,當地物產富饒,陛下,要是到了我朝的治下,必是個好地方。”
食有肉,最差也能吃上竹蟲,病有藥,三七等名貴藥材都來自那里,天天都是春日,省去一大筆冬日燒木炭的錢,夏天又省去找寒潭避暑的事兒,你說是不是個好地方吧。
他一直覺得,煙瘴是因為人口少,一旦
人多起來,西南非常宜居。
“大理國割據西南,我朝就得在西南養兵防御,要是得大理國,同樣是在西南養兵,可以自給自足,不用朝廷的銀子。”
“鴨池城的周圍是一片平原,當地人叫做壩子。”沈持說道:“只可惜在段氏的治下,并不重視農耕。”
或是人太少的緣故。
蕭敏:“嗯,讓朕想想。”
還是有一絲絲動心的。他讀史得出結論:擴疆土一開始靠打仗,之后靠耕種土地,只有能守得住土地,就能守得住疆土。
“當年王樸給周世宗上了一本《平邊策》,”蕭敏笑道:“如今沈愛卿也給朕寫一本《定西南策》吧?”
沈持:“……”
《平邊策》的水平他是趕不上的。
蕭敏:“不急,如今京兆府也沒什么事,閑著也是閑著,沈愛卿怎么想的,就怎么寫在奏折里,朕看了之后與你細細商定就是了。”
他們有的是時間徐徐圖之。
大理段氏的繁花凋落終會有時。
這下沈持沒話說了:“是,
陛下,臣當竭力而為。”
要寫論文了。
皇帝蕭敏又細細瀏覽一遍他呈上的與大理國簽訂的開礦契約:“先前工部報給朕,他們在兩國交界處堪出的是銅礦,
沈愛卿這是從哪里學了點銅成金術,一下子變成金礦了?”
沈持:“臣正要啟奏陛下,
臣在此事中偷梁換柱,請陛下降罪。”
蕭敏目光平緩地看著他:“后續有無應對之策,
沈愛卿說說看?”
“陛下,《千字文》中說‘金生麗水’,
《后漢書》中記載‘滇有金銀畜產之富。’,
漢代的《太和正音》說“金沙水”能淘澄出金子。又有元人游歷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