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
一封措辭華麗、邀請“龍國分享其獨特地面機動平臺技術經驗”的“國際軍事技術交流峰會”邀請函,帶著森冷的寒意,擺在了龍國最高軍事決策層的案頭。
會議室內煙霧繚繞,爭論激烈。
“黃鼠狼給雞拜年!”
“毛熊牽頭,歐美附和,能安什么好心?”
一位頭發花白的陸軍將領拍案而起,“擺明了是鴻門宴!想套我們的核心技術!”
“但這也是機會!”
主管裝備研發的副部長目光炯炯,手指重重敲擊著桌面。
“同志們!我們被封鎖得太久了!”
“閉門造車,終究有極限!這種級別的、不打仗情況下的直接技術觀察和交流,以前想都不敢想!”
“哪怕只能窺見對方裝備的冰山一角,哪怕只是感受一下他們的研發思路,對我們也是無價之寶!”
“風險與機遇并存。”
主持會議的那位老人緩緩開口,聲音帶著千鈞之重。
“去!不僅要派人去,還要帶上我們基于‘貓貓車’平臺改進的最新型號!”
“讓他們看看,被封鎖的龍國,也能造出震驚世界的裝備!”
“記住,以斗爭求交流則交流存!”
“那了,307廠的李小川院士身體怎么樣了?”
“如果他身體允許的話,讓他去觀察觀察嘛。”
……
瑞士。
阿爾卑斯山麓。
某個風景如畫卻戒備森嚴的莊園。
交流會的“展示”環節,氣氛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居高臨下的審視與刻意的輕慢。
歐美代表們矜持地踱步,帶著專家特有的挑剔目光,偶爾低聲交換幾句帶著優越感的評論。
毛熊國的代表更是毫不掩飾臉上的傲慢與懷疑。
然而,當龍國代表團揭開覆蓋在幾輛看似其貌不揚、線條卻充滿未來感的陸戰裝備,以及幾架造型奇特的低空無人突擊平臺上的帆布時,莊園里精心維持的體面,瞬間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接下來的實景模擬對抗演示,更是將這場“交流”推向了戲劇性的高潮。
在復雜山地環境中。
龍國基于“貓貓車”技術改進的輕型突擊車,如同貼地飛行的幽靈。
以不可思議的機動性和通過性,將笨重的西方輪式裝甲車和毛熊的履帶式步戰車遠遠甩開,率先完成迂回穿插。
在模擬的近海島嶼爭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