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江沛榮因為被外甥女說的心虛愧疚,回去之后輾轉反側了許久,最后遣他的心腹管事給江氏送了五萬兩的銀票過來,說是給以后謝瓊嫁人時候的添妝。
若是以往,江氏不一定會收,但是這次她被娘家人傷透了心,都沒有推辭,直接就收了下來。
沒必要清高什么,本來大哥大嫂他們什么都沒想彌補瓊娘,耽誤了瓊娘這么多年的年華,這是瓊娘應得的。
就算瓊娘暫時用不上這筆銀子,謝家此刻也在多事之秋,有銀子傍身總比沒有來的好。
謝識玄最近是有夠愁的。
他早就勸過他大哥了,在朝堂之上一定要潔身自好,不要輕易站隊更不要被人落下了把柄。
可是謝識微出身鐘鳴鼎食之家,師從當世大儒,又年少成名,二十歲便中了進士,后面父親又將謝家和整個謝氏宗族都交托給了謝識微,官職同樣也是一升再升,在這樣的順境中,謝識微哪怕再如何告誡自己謹言慎行,可是他的內心還是不自覺地膨脹了起來。
謝識玄知道他大哥做過一些出格的事情后,沒少勸誡他,而這個時候的謝識微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弄的兄弟兩個多次不歡而散。
后來謝識玄和謝識微多次在一些政見上處于不同的立場,原本應該是關系最好的親兄弟,搞到最后,若不是每年過年的時候還在同一張桌上吃年夜飯,兩人其他時候基本上都是形同陌路。
然而,等到謝識微真的出了事,謝識玄卻不得不去救。
如何能不救?謝識玄沒有自立門戶、開宗立族,他永遠是謝家宗族子弟中的一員,而謝識微也永遠是他大哥。
尤其是謝識微的長子,謝識玄的侄子跪在他面前求他救救他爹的時候,他還能如何?
同時謝識玄認為,他大哥并沒有參與謀逆一事,更沒有成為三皇子黨。
雖然謝識微早年間做過三皇子的授業恩師,這些年來三皇子年年三節兩壽都會給謝識微送禮,但是謝識玄知道他大哥,不至于就為了這點利益之事,就會被三皇子收服。
謝識微從小就是個心高氣傲之人,自認為比誰都聰明,別說太子地位穩固了,就算真的太子勢弱,謝識微也不會參與到這種儲位之爭中去。
謝識玄太了解他大哥了,在他大哥看來,不管是誰做了皇帝,都得對他禮賢下士,他地位的穩固,才是最要緊的。
然而,謝識微沒有參與三皇子謀逆一事為真,但是收受了元朗的賄賂也為真。
一直到現在,謝識玄都沒有再見過一次謝識微,但是他讓人從大理寺謄抄出來的宗卷里,已經看到了謝識微的口供,其中他承認自己曾收受元朗五幅前朝狄鴻之的名畫,為其謀得了一個尚未開采的小鐵礦之利。
狄鴻之是前朝繪畫大師,他大哥尤愛狄鴻之的十二梅花圖,謝識微這些年費勁了千辛萬苦、花費重金收集到了七幅,常常遺憾自己不能集齊狄鴻之在“梅園”所繪畫的剩下的五幅梅花圖,竟沒想到那個元朗有這么大的本事給他找來了。
謝家百年世家,自然不會窮的,若是元朗直接送銀子送禮物,按照謝識微眼高于頂的性格,根本連看都不會看一眼,但是送這個梅花圖,絕對是送到了謝識微的心坎之上,如何能讓他不動容?
動容之下,就做了錯事。
根據謝識微的口供,他辯解稱,自己將兩淮地區中一處上報過來的小鐵礦隱瞞了下來,將消息遞給了元朗,謝識微認為元朗要這個小鐵礦是為了自己從中謀取暴利,并沒有想到過元朗竟是要謀逆。
在大周朝,同食鹽一樣,鐵礦同樣是由國家牢牢把控,并且實行專營,不得由私人經營鐵礦。
可正是因為專營專賣,才讓逃避了國家法律的人,賺的盆滿缽滿,民間的大商人中不乏有偷偷開礦者,莫說一座小鐵礦,便是銀礦銅礦,也有落在私人手中的,下頭牽連著上頭,上下一起掙錢,其他官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給夠好處,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畢竟,馬無夜草不肥啊。
謝識微基于這方面的判斷去行事,其實也是說得通的。
但是謝識微做的這一切都太微妙了。
謝識微兵部侍郎的位置,謝識微三皇子之師的身份,謝識微隱瞞鐵礦的行為,這些串聯起來,實在已經夠讓人想入非非的了。
一旦永嘉帝對謝識微充滿了懷疑,寧可錯殺而不放過,那么謝識微很有可能會折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