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他父王在世的時候,
各方面都做的不錯,才讓爵位得以傳承,
否則毅王府傳到他這一代可是要降爵的。
老毅王彌留之際,久久不能合眼,一直到毅王趕了過來,
耳朵湊近他的嘴,聽清楚了老毅王交代的最后一句話,他才安心合了眼。
那句話,毅王到現(xiàn)在都記著:認清自己,不碰權(quán)柄,守好家財。
毅王雖然不忿他父王對他的看不起,但是他遵從至今,從來沒有像其他王爺一般在朝堂后宮安插什么人,弄過什么權(quán)。
直到結(jié)識了沈江霖,他才知道,什么叫朝中有人好辦事。
但是這一切都發(fā)生的太快了,一件事接著一件事,一個訊息接著一個訊息,毅王在這場風(fēng)暴中簡直像是被推著走一樣。
在得到沈江霖的支持后,那份檢舉名單被直達天聽,然后狂風(fēng)浪潮也隨之席卷而來。
當一份份檢舉名單最后在朝堂之上直接公布的時候,許多人面上誠惶誠恐地接受了懲罰,降級的降級、罰銀的罰銀、充公的充公。
只能暗自受了。
畢竟周承翊比起他爹來,還是仁慈了很多,除非情節(jié)比較嚴重的,大部分的人還是在求情之后,網(wǎng)開了一面,大部分只是對他們進行了經(jīng)濟上的懲罰,而非像永嘉帝似的,一怒起來,殺得人頭滾滾。
有了對比,就讓人對周承翊的做法更能接受了一些。
皇帝沒有做的太過分,那就有其他人需要承受這股怒火。
這些人集體將矛頭對準了四王。
一時之間,彈劾四王的奏本漫天亂飛,各種切實的證據(jù)還是聞風(fēng)奏事的折子都呈到了周承翊的案頭,周承翊特意壓了三天,不管底下臣子怎么鬧都沒有出來說過一句話,這可就讓人沒辦法接受了。
哦,我們這些臣子做了點小動作,就讓我們把吃進肚子里的全吐出來,你周承翊自家皇室中人,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想得美!
在第四天的大朝會上,這件被大家積壓在xiong口許久的事情,還是爆發(fā)了起來。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憋著氣商討著國事,可是等到快要下朝了,周承翊依舊沒有提出任何懲罰四王的說法后,有個朝臣終于忍不住了。
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卓清的兒子,卓文冰。
卓清被下了牢獄之后,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撈了回來,但是卓清到底年紀大了,在天牢中擔驚受怕了三天,又被各種拿著證據(jù)逼問,最后實在身體扛不住了,將自己的一點老本家底全吐露了出去,才被送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