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讓元朗今日退回元府,他完全可以通過密道逃脫,并且轉移諸多錢財,一切罪名都將不會成立。
若是真的等到朝廷下來政令,自己再去行動,什么都晚了!
真到那個時候,他再去捉元朗,恐怕就是一場拼死之戰,哪里會像今天那樣,兵不血刃。
蔡伯雄雖然在邊關的時候,經歷過諸多戰場上的廝殺,可正是因為經歷過,他才知道其中的兇險殘忍,但凡動到兵器,那就沒有不死人的。
他如今任揚州府的指揮僉事是好不容易從戰場上拿軍功換來的好差事,榮華富貴才享受了幾年,他可不想死在這里!
蔡伯雄頓時一個轉身面向了沈江霖,給了沈江霖一個熊抱,把沈江霖都有些整不會了,蔡伯雄的熊掌重重地拍了兩下沈江霖的后背,拍的沈江霖差點沒吐血,這才放開了沈江霖,對著沈江霖抱拳道:“沈大人,你是我的大恩人,今天的恩伯雄記在心里了,以后但凡有事,你言語一聲,伯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沈江霖側過頭去看鐘扶黎,只見鐘扶黎輕輕頷首,沈江霖連忙將蔡伯雄扶起,笑著道:“我們一心為公,都是為朝廷辦事,沈某當不得這禮,況且你與我大嫂有舊,一家人何必說兩家話?!?/p>
蔡伯雄大喜,這沈江霖顯然也是愿意與他結交的。
等到眾人退出密道,見著兵士們將一個又一個裝著金銀的箱籠抬出來的時候,一起趕過來的韓興、歐陽平以及晚到一步的馮會龍,俱都沉默了。
尤其是等到馮會龍又看到那些兵丁還查抄出了甲胄、兵器之時,馮會龍一個踉蹌,一屁股坐在了剛剛從地下抬出來的箱籠上,連連直呼“好險好險!”
幸虧他從一開始就聽了沈江霖的,沒有真的與元朗同流合污,否則今日恐怕被查抄的就不是元朗一個人了。
史書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對于元朗一案同樣如此。
按照正規流程來說,歐陽平和蔡伯雄兩人的行動肯定是不符合規范的,可是同樣有一句話叫做“事急從權”,他們與馮會龍商量好了之后,一同寫下了奏上的折子,將事情說成了在查兩淮鹽官貪腐之事中,偶然得知了元朗有密謀造反之心,如此關系江山社稷安危的大事他們無法坐視不理,于是只能一邊向上遞折子一邊想辦法控制住元朗,但是奈何被元朗發現了端倪,為了保證揚州府的安全,歐陽平和馮會龍只能請求蔡伯雄出兵,這才平息了一場可能引發整個兩淮大亂的紛爭。
隨著元朗的落網,兩淮所有鹽官以及和元朗走的近的官員,全部被軟禁了起來,里三層外三層的兵丁圍住他們的宅院,他們的所有家人不出不進,只等著皇帝發令。
揚州城的戒嚴一直沒有解開,普通老百姓雖然可以正常生活了,但是整個揚州城的城門緊閉,非拿到特殊手令的人,根本不得進出。
老百姓們茶余飯后忍不住會談論一番,究竟是什么情況導致如今緊張的局勢,家中有子侄在衙門里當差的,知道那么一星半點,頓時就開始夸夸其談起來,很快,揚州城內老百姓都知道了,這次是抓了鹽政的大貪官,所以才鬧出這么大的動靜。
老百姓們紛紛拍手稱快!恨不能將這些貪官先殺之而后快。
對于老百姓來說,所有貪官都該殺,因為只要一提到“貪官”二字,就意味著百姓的利益受損,尤其又是鹽政官員,揚州城里許多老百姓都有抱怨過鹽價連年上漲,明明鹽政衙門就在揚州,明明揚州城附近那么多的鹽場,偏偏連他們吃鹽都價高。
對官員來說,百兩千兩都算不得什么,但是對老百姓來講,就是貴了一文兩文那也是貴了。
因著透露出來的消息,全揚州的百姓不僅僅沒有人因為戒嚴而出來鬧事的,反而俱都乖順的很,不給官府添一點麻煩,甚至還有老百姓主動給包圍鹽政衙門的兵丁衙役們送吃送喝,以示他們為老百姓辦事的感激。
許多兵丁衙役忍不住挺起了xiong膛,做事更勤謹了一些,生怕在百姓面前跌了份。
歐陽平等人雖然徹底控制住了揚州城的局面,但是一顆心始終放不下來,他們在等京城那邊的消息。
這份密折是由韓興八百里加急,親自送往京城的,錦衣衛出入宮廷是暢通無阻,當韓興將這份密折送到宮內的時候,永嘉帝正在鄭皇貴妃宮中陪她用膳。
等聽到王安在他耳邊低聲稟告了之后,永嘉帝心中一驚,但是作為帝王,他早就練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只見他慢條斯理地放下筷子,用宮女遞過來的絲帕擦了擦嘴,笑著道:“愛妃,朕這里還有一些政務要處理,今夜就不陪你了。”
鄭皇貴妃向來善解人意,如何會攔,連忙也放下了筷子,恭送永嘉帝。
永嘉帝一出了“儲秀宮”,面色就沉了下來:“擺駕養心殿。”
馮會龍還沒回來,韓興先回京了,要么是馮會龍有問題,要么是元朗有問題,不管哪種情況,都讓永嘉帝覺得棘手。
此時夜已黑,
但是皇宮之中處處點著宮燈,尤其是“養心殿”一處,更是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