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的謀逆之事,父皇已經劃出了底線,那么為了懲治亂黨,同時又要為了將來他登基時候的順利,手段不能太狠烈讓人覺得他殘暴無情,也不能太溫和讓人覺得他可以任意欺瞞踩踏,其中的度就有些難以把握。
而那些奏折更是堆積如山,以前周承翊跟著他父皇學過如何處理這些奏折,但他也只是在旁觀看學習,并沒有真正獨自去處理這些奏折的時候,大周朝幅員遼闊,中樞上的事情已經有百八十件,又有地方上的大小事務無數,實在是讓人頭疼不已,但是他若處理不好,呈給他父皇看過后,恐怕就要吃瓜落了。
最近因為身體上的不適,以及三弟和鄭母妃之事,父皇在外人面前還端著君主之風,可是當只有他們父子二人時,父皇已經陰晴不定過好多次了,更是因為周承翊在有些政務上的處置不當,而狠狠責罵了他,一點情面都沒留,讓周承翊再處理這些奏折的時候更加小心翼翼。
他不僅僅要針對奏折上所寫的問題做出回應,還要揣度他父皇看到這份奏折后的反應想法來批復,實非常人所能。
周承翊也有自己的東宮班底,可是詹事府內剛剛出了一個周成祥這樣的叛徒,詹事府內還沒有篦過一遍,又如何敢隨意用人?
太子的日子也不好過,坐馬車回宮的路上,還要爭分奪秒繼續批閱奏折。
正當周承翊凝眉思索手中的奏折該如何批復的時候,他的心腹太監夏正明給他送進來一份帖子。
周承翊翻開一看,一手熟悉的漂亮字體就映入了眼簾。
這個字他認得。
當時知道二弟寧王隨意綁了沈江霖回府后,周承翊才知道他這個做事糊涂的二弟居然是因為癡迷一本話本子,才將沈江霖給綁回來了。
周承翊因為謝識玄之故,舉手之勞救下了沈江霖,好奇之下命人將沈江霖寫的那幾本《求仙記》搜羅進宮看了一遍,一直到看完之后,周承翊才理解了寧王為何會如此冒失了。
后來寧王當先拿到了沈江霖的手寫本結局書后,還沒看完就被周承翊索要走了,讓寧王郁悶了許久,一直到現在,沈江霖的最終完結本手稿還在他的書架上放著。
看多了沈江霖的字,哪里會不認得?
一想到沈江霖和謝識玄的關系,周承翊腦海中馬上就知道了沈江霖這封拜帖的真實意圖在哪里。
最近謝識玄求見過他多次,但是周承翊都以自己公務繁忙為由拒絕了,他有自己的考量,謝識微的事情不會波及到謝識玄,但是周承翊也不會因為謝識微是謝識玄的大哥就網開一面。
若是謝識玄叫別人來做說客,周承翊不會理會,但是既然是沈江霖……
周承翊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給沈江霖見一面的機會。
東宮就在皇宮之內,周承翊不方便在東宮見沈江霖,想了一下后,周承翊命人前往自己在宮外的別苑。
沈江霖到的時候,“西苑”門口已經有個門子等候在此了,十分有禮地將沈江霖請了進去。
此處地界位于城東,宅邸大門修建的十分低調,但是里面卻是別有洞天,三步一景、五步一閣,透過兩邊抄手游廊的花窗看去,可謂是移步換景,每一扇花窗外都是特定的植物景色,美輪美奐。
沈江霖不由得放慢了腳步,仔仔細細看過去。
走過這一段游廊,再往前走便是一叢竹林,而這里連接游廊是以竹為廊,再走過去便是一條臨水小橋,小橋下方有一座精美石舫,此刻石舫兩面窗棱全部打開,宛如一艘真正的小船靜靜立于水面之上。
“沈二公子,到了。”領路的人將沈江霖引到了后,便束手行禮退去。
太子周承翊聽到了動靜,竟是親自出來含笑相迎:“沈翰林,久仰大名,不曾有機會單獨說過話,里面請?!?/p>
沈江霖沒有想到周承翊如此“熱情”,有些受寵若驚地被周承翊拉著手往石舫里走。
這與他預想中的見面場景壓根不一樣啊。
沈江霖是受謝識玄之托,有求于人,而且求的這個人,還是一國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要不是發生什么驚天意外之事,周承翊登基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沈江霖見過的上位者,尤其是地位差距特別懸殊的,沒有一個不愛擺譜的,這個太子倒是確實出乎人的意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