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二三十年,報紙數量很少,銷量也少,1890年前后,《申報》每日不過賣出六千份。
但近十年,報紙的用紙進行了改革,從原先用毛太紙、油光紙等進行印刷,改為用新聞紙進行印刷。
印刷設備也先進許多,報紙的成本便低了很多。
報紙成本低,售價就也低了,銷量自然猛增。
如今,《申報》在上海和周邊大城市銷售,每日都能賣出數萬份。
《新小說報》跟《申報》當然不能比,他們每日大約能賣出七千份。
賣出的是七千份,看報的人卻絕對不止七千個,這些看報的人,還都是家境不錯的,因此,商家很愿意在報紙上打廣告,廣告收入是《新小說報》收入的大頭。
若他們報紙的銷量起來,廣告一定能漲價!
多印一些,平攤成本后,每份報紙的成本還會下降。
他們報社請排工排報紙,四張加起來二十四元。
新聞紙一千張大約一元,印刷費一千張大約兩元。
之前,他們每份報紙用三張紙,算下來成本是一個銅元多一點,而他們報社出售報紙時,每份賣兩個銅元。
光賣報紙,七千份大約能掙五千個銅元。
現在他們每份報紙四張紙,成本有所增加。
但廣告和銷量也有增加,反而可以多賺一些。
黃培成算著賬,已經決定,往后再接廣告,一定要廣告商加錢。
黃培成正想著這事,又有人找上門來,想買報紙。
黃培成喜笑顏開。
今日,《新小說報》多印了三千份,總印刷量已達到萬份。
若這一萬份報紙都能賣出,那上海日銷量過萬的報紙,便又多了一份!
后續情節
桑景云和桑錢氏買好報紙,
又去買了四斤豬肉,一斤冰糖,這才往家里走去。
回家的路上,
桑景云抱著報紙,有些興奮。
《新小說報》編輯部的人,
大概是誤會了她的身份,以為她是個有名的文人,
于是在刊登她的小說時,用了標點。
這對她來說,
有極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