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那么冷,你還要出去嗎?”
“很快的,不要緊?!?/p>
“買熱水袋嗎?”
李秋嶼拿過大衣、圍巾,走到玄關換鞋,頭也不回:“是,你先學習吧?!?/p>
明月也沒攔他,她坐那兒,抿抿嘴,心情忽然就好了許多。
天可真冷?!?/p>
天可真冷。
可李秋嶼家里是熱乎乎的,大冬天里,穿個薄毛衣坐著都覺得燥了,條件真好。暖氣是熱力公司統一提供,明月問這問那,李秋嶼便當閑聊,說起他小時候燒蜂窩煤的事情。
他童年時代住在一個縣城里。
沒有旁人,只有一個六十歲的保姆,他們住的片區叫南十字街。十字街是熱鬧的,樓房不高,每一層每一戶都裝著藍色的雨棚,下頭掛滿衣裳。這是好人家住的,更多的人,住在平房里。
樓房側旁是旋轉樓梯,李秋嶼迷戀這個,爬上爬下,時間和空間成了建筑結構的樣子,他坐在最高一層,愛看天空,愛看遠方,愛一個人待著。
電線密密麻麻打人頭頂過去,盤根錯節,有時垂下來,老保姆會提醒他,這要電死人的。老保姆的嘴里,總是這樣會死人,那樣會死人,她這一生,似乎見證過諸多離奇又宿命般的死亡,玄之又玄。直到多年以后,她來到人生垂暮之時,親手接過自己的死亡。
房子與房子之間,過道常年潮shi,堆放著各種雜物,一到夏天,墻根長滿綠色的青苔,有一只白貓,總坐在那里動也不動。這是誰家的?不曉得。老保姆又有話說:貓認家不認人,狗認人不認家。幼年的李秋嶼不太懂,他欣賞那只白貓,從不結伴,干干凈凈地獨來獨往。
這里住滿三教九流的人物,愛說笑,愛吵鬧,有悲歡,有離合,最受人羨慕的是機關單位的,住在福利房里,自成一片天地。可論起有錢來,要數賣食雜店的男人,似乎從未清爽過,頂著油膩的頭,叼起煙,只斜眼看人。奇怪的是,此片區的人兜里多半是干癟癟的,想掙他們的錢,比挖煤還費勁,不曉得食雜店家的日子怎會那樣滋潤。
因此,他家里也格外趾高氣揚些,最愛拿一個孤寡老頭撒氣。那老頭靠撿些破爛過活,見誰都點頭哈腰,可人不買賬。他常被人訓斥,一面賠不是,一面搔著頭皮。只有老保姆偶爾送他一碗飯吃,為何是偶爾?老保姆手頭常年是緊的,甚至要倒貼,看護沒人管沒人要的李秋嶼。每每錢票匯得不及時,日子捉襟見肘,四鄰里便問:
“個把月不見你割肉啦?”
“嘖嘖,你看秋嶼瘦成大馬猴了!”
態度也變得微妙起來,不像往常那樣,生怕這一老一小占自己便宜一般。但四鄰是仰慕食雜店男人的,并不能占據他什么便宜,
同他說話,總是十分客氣熱絡,只求買豬肝時秤桿子肯給高一些。
老保姆便一個人憤憤說:“有錢的王八坐上席,沒錢的君子你下流胚!”
有一年冬天,燒不起蜂窩煤了,人都去拉,老保姆沒去。夜里跟李秋嶼一個被窩,分頭睡,老保姆摟住李秋嶼冰涼的腳丫子嘆氣:
“乖乖,我得回老家嘍,家還有幾畝地,擱這兒一睜眼就得要錢,兩片爛白菜葉子都得要錢,還是鄉下好,自己種自己吃。”
李秋嶼默不作聲。
老保姆抹淚:“乖乖,你這往后自個兒可怎么過呦!”
李秋嶼聽著外面風聲,不是往耳朵里來,是往心頭。
老保姆一把鼻涕一把淚,都抹墻上了。
她嘴里一直嘮叨要走,遲遲沒走,一邊倒貼一邊罵人。
“日他爹!”
“日他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