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紛紛表態,胡惟庸心中的最后一絲疑慮也隨之消散。
既然大家都不在意,我又何必多此一舉?
開個小號算違法嗎?
顯然不算!
那寫首詩詞呢?
當然也不違法!
如此一來,他根本無事可慮。
畢竟,他也沒料到這首《臨江仙》會在短時間內風靡應天府。
至于他作為科舉主考官,與幾位學子有所往來,那更是小事一樁。
非親非故,且在大庭廣眾之下,他怎么可能泄露考題?
解開心結、驅散最后的陰影后,胡惟庸繼續在禮部悠閑度日。
聽著路過的禮部官員偶爾對陳近南的贊譽,胡惟庸的日子過得愜意無比。
又過了幾日,禮部的考官們終于戰戰兢兢地將擬定的考題呈到胡惟庸面前,靜候他審閱拍板。
胡惟庸對此早有預料,他最近按時上班,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
他拿起考卷一看,依舊是明經、易數那些內容,風格依舊“純正”。
不過,也并非毫無變化,至少在他看來,難度有所提升,甚至出現了一道截搭題。
所謂截搭題,就是從兩句毫不相干的句子中各取幾個字,讓學子作答。
“這種截搭題放在府試中,會不會太難了?”
胡惟庸的問題一出,禮部考官們差點當場翻白眼。
‘胡大人,您要不要先看看您之前出的那些怪題,再聽聽您剛才的話?’
‘如果讓學子們自己選,恐怕九成九的學子寧愿絞盡腦汁對付這截搭題!’
‘畢竟,面對截搭題只需絞盡腦汁,而面對胡大老爺的怪題,怕是得把腦子掏出來!’
看著眾官員那副模樣,胡惟庸也懶得等他們回應,略帶不滿地撇了撇嘴,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緩緩拿起毛筆。
‘唉,看來拯救大明學子思想的重任,終究還得由胡某人親自承擔啊!’
‘本老爺辛苦一點也無妨,就當給大明學子們上一課了!’
思忖完畢,胡惟庸再次信手在考卷上簡單勾勒兩筆,隨后將毛筆扔進筆洗,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