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完)
------------
對于許多人來說,今天出現的《大明周報》確實是個解悶、打發時間的好玩意兒。
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報紙卻代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
原因無他,報紙上刊登的征稿啟事實在太過誘人。
要求很簡單,只要你是大明百姓。
無論你是什么身份,都可以將字跡工整的稿件投遞到大明周報社。
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雜記,只要質量不錯,都可以刊登在報紙上。
而最吸引人的,是待遇。
稿費自不必說,胡大老爺為了早日從報社解脫,同時也為了收到優秀稿件,給出的稿酬相當可觀。
當然,這時候還不叫稿酬,而是文雅地稱為潤筆。
不同于后世習慣按“千字”計價,這時候可沒有那些大水喉出現。
這年頭能寫幾百上千字的都算不錯了。
因此,胡大老爺非常貼心地重新設定了一個單位:每百字xx文。
沒錯,胡大老爺這里,是按每一百字算一次稿酬的。
管其他人怎么弄,反正按照胡大老爺的想法,寫手嘛,多給幾塊錢也虧不了本。
當然,這個稿酬計價方式針對的是時文和話本一類的長篇文。
像詩詞歌賦這些,則是直接按篇計價的。
如今陛下已經批準了,胡大老爺還有什么好避諱的。
干唄!
當然,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把報紙的銷量提上去。
對于胡大老爺來說,報紙的質量暫時還能穩住,但怎么盡快擴大銷量,就是他需要琢磨的事了。
依照他上輩子大概了解的知識來看,最初的客戶,絕大多數都是手里有點閑錢、識字的中產。
這時的中產,與后來那些只有一套房子,整日如狗般疲于奔命,還得償還房貸、車貸的白領截然不同。
這一時代的中產,絕大多數家中擁有百畝以上的田地,確保每年都能收取地租。
不僅如此,許多人還在應天城內擁有其他資產。
這些產業和土地,都是能夠傳承給后代的。
因此,這些人自然成了最初的客戶群。
然而,若要擴大銷量,僅靠他們顯然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