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體純殺掉黨孟安之后,靠著悍卒拼死沖鋒,再加上附近的大同軍也少,竟然全須全尾的活著逃走了。
田見秀帶著騎兵回來,撞見滿地潰兵,只得繼續收攏。
不多時,下游的潰兵,也被騎兵帶來。
當劉體純逃回之后,田見秀掃視部隊,粗略算了一下,頓時內心拔涼。
他的騎兵沒啥損失,步兵卻傷亡慘重。
或者說,潰逃的步卒太多,許多直接逃進北面的中條山,根本就不愿回來繼續打仗。
越來越多大同軍過河,就近靠攏聚兵,沿岸已有二十多個陣地。。
分出去阻擊的大順步卒,也逐漸沒有戰心,自發的往風陵渡方向撤退,炮兵更是扔下火炮開溜了。
“先撤往風陵渡!”
田見秀下達命令,他還可以回守潼關。
大同軍想要拿下潼關,必須去西北邊的狹窄處,重新渡過黃河,接著再渡過渭水,這樣才能繞到潼關的后面。
就算大同軍困死潼關,田見秀也能堅守關城。
潼關糧食很多,而今大順軍又損失兵力,躲進潼關堅守半年都沒問題。
田見秀帶兵回到風陵渡,發現這里也有一些殘兵,而且正在主動劃船逃回潼關。他稍微有些欣慰,下令全軍渡河,回到潼關之后,仔細清點人數,居然還剩下八千多人。
大同軍占領風陵渡之后,劉柱也在清點戰損。
忙活到傍晚,宣教官林如昭過來,情緒似乎有些低落:“陣亡1094人,另有685人失蹤,傷者1400余,其中152人重傷。”
對于大同軍來說,這又是一次慘痛傷亡。
劉柱嘆息道:“將士遺體,火化之后,拿去大慶關好生安放,等打完勝仗再送回家鄉。”
大慶關,就是蒲板津。
田見秀沒有回守大慶關,是因為地形出現變化。
嘉靖年間,關中大地震,大慶關附近的黃河,河道被震得西移三十里。接下來的幾十年,河道反復變化,如今在大慶關以西十多里。
那里本來有鐵索橋,也因地震給毀了。
耗費人力物力修建的大慶關,更是失去了戰略作用,孤零零屹立在那里日漸荒廢。
劉柱親自去慰問受傷將士,第一個就找上王徽,他問軍醫:“王將軍傷勢如何?”
軍醫回答:“全身十二處受創,幸好穿著甲胄,沒有一處是致命傷。不過破相了,半只耳朵被敵將咬掉,下巴也被咬去一塊皮肉。”
王徽突然來一句:“不礙事的,咱又不是浪蕩公子,靠臉蛋去勾引小娘皮。”
“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逗得附近傷兵大笑不止。
劉柱掃視過去,入目盡是傷員,一些甚至還在昏迷當中。
唉,一將功成萬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