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妾室生的一并算上,費元祎足有十六個孫女兒。
老大費映環,正妻兇悍,并未納妾,一子二女。
老二費映玘,正妻兇悍,并未納妾,三子一女。
老三費映珂,正妻柔弱,八房小妾,五子十二女。
老四費映珙,正妻早死,沒有續弦,沒有納妾,帶回一個私生女。
孫女,真不缺!
費元祎是個老秀才,有著豐富的晚年生活,尤喜參加文會,寫上幾首酸詩。
這類屬于老年文會,往往以致仕官員為首,士紳耆老樂于附庸風雅。他們不怎么喝花酒,就算招來名妓彈唱,也是正兒八經聽曲——有心無力??!
多數時候,竹杖芒鞋,悠游山林,吟詩作詞。
又或者呼朋引伴,釣魚、吃酒、喝茶、聽戲、打牌,安享晚年,好不自在。
別以為這群老家伙,似乎沒什么存在感!
歷任知縣,若想留名鄉賢祠,必須獲得他們的認可。
民間糾紛,一般不會選擇報官,也是請他們來調解裁判。
若出現盜賊,或遇到天災,知縣想要籌集錢糧,也是請他們來號召募捐。
巡按御史奔走地方,聽取所謂民間輿論,往往是跟這些老家伙交流。
鄉紳,鄉愿!
想混這個圈子,第一要有名望,第二再論錢財。
名聲,臉面,是費元祎的命根,是他的人生價值所在,遠比一個嫡親孫女更為重要!
去年,山西義軍攻破縣城,知縣麻溜的提前跑了。
費如蘭的未婚夫比較傻,被城中大族一陣忽悠,站出來募集鄉勇守城。只一炷香功夫,就有奸細開門獻城,這貨嚇得轉身就跑,起義軍追來給一刀砍了。
事后,朝廷認定其殉城就義,命令地方政府旌表褒獎。
老家伙們聚會之時,有人贊嘆說:“子美兄,你真有個好孫婿,死戰不退,舍身報國,陛下已賜了節義牌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費元祎總覺刺耳,回到家中輾轉反側,咋看咋覺得孫女礙眼。
孫婿可是殉國烈士,皇帝欽賜節義牌坊。可孫女卻好端端活著,若不以死殉夫,如何說得過去?怕是從今往后,他要被人一直恥笑,在眾多鄉紳面前抬不起頭!
這半年來,費元祎多番試探,孫女卻一直裝聽不懂。
直到今日,費元祎干脆把話說開,把話說得毫無余地,抬出家族祖宗,逼迫孫女zisha。
……
門外,一個家奴來回踱步,滿心焦急卻又不敢進去打擾。
左等右等,費元祎總算寫完一副字,擦手說道:“老五,那邊怎還沒有回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