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數日,貢院考場成了全東凰、乃至整個帝國目光匯聚的焦點。
每一場考試,都在數百禁軍精銳、數位元嬰以上的高手以及李辰安那柄懸劍無形意志的聯合注視下,嚴苛而公正地推進。
世家布置的那些手段,無論是試圖傳遞夾帶的眼神暗示,還是想利用身份言語干擾他人的小動作,在絕對的力量和冰冷的規則面前,盡數化為無形。
考場之內,只有才學與心智的較量,再無外力可以扭曲。
……
七日評卷,晝夜不息。
貢院深處,一座被重兵把守、布下了嚴密隔絕陣法的大殿燈火通明。
數百份經由專門書吏謄錄過、徹底隱去考生姓名籍貫信息的朱卷,被分成十堆。
十名由蕭雪衣親點、李辰安復核、均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學派背景且素有清名的飽學宿儒,正襟危坐于各自的評閱案前。
殿內氣氛凝重,唯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和偶爾響起的低沉討論。濃濃墨香與提神醒腦的薄荷藥油氣味混合在一起。
“此文……了得!”一位皓首蒼髯的老翰林猛地一拍大腿,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策論‘論寒門與國運’,不尚空談,引據窮困黎民事跡,鞭辟入里!言‘寒門如地火,壓抑愈久,其發愈烈。國欲長治,當疏此火,引其光熱,而非堵其噴薄,終致焚城之禍!’字字血淚,句句驚雷!切中我朝時弊!此等見識,此等胸襟氣魄……當為,于國何益?于民何補?”他越說越激動,將那篇堆砌辭藻的朱卷掃到一邊,將那份剖析土地的策論推至兩人中間:“此卷,甲上!方才那篇,至多乙上!不服?請李大人裁決!”
被點名的李辰安坐在大殿上首,并未參與具體評閱。
他雖在閉目養神,但殿內每一絲爭論都清晰地傳入他耳中。
當清癯老者與反對者相持不下時,他才緩緩睜眼,目光落在那兩份爭執的卷子上。他并未翻閱,只是隔空掃了一眼那字跡。
“土地策論,甲上。”
五個字,平淡無波,卻為這場爭論畫上句號。
那份華麗空洞的朱卷,被默默歸入了乙等之列。
所有考官心頭凜然,評閱越發謹慎認真。他們深知,這位坐鎮于此的“欽差”,那雙眼睛能穿透糊名的紙張,看到文字背后真正的力量與靈魂。任何門戶之見、學派之爭、乃至潛藏的私心,在絕對的公平意志面前,皆無所遁形。
七日焚膏繼晷。最終,所有朱卷評定完畢。一份匯聚了十位考官最終評判、排列名次的密封名冊,被鄭重地送到了李辰安與蕭雪衣面前。
殿門轟然開啟,晨光涌入。李辰安手持密封名冊,與蕭雪衣并肩走出,沐浴在破曉的金輝之中。下方,所有考官肅立,神情疲憊卻帶著一絲完成使命的釋然與隱隱的激動。他們知道,這份榜單,將真正只取決于文章本身的光輝。
……
放榜日,旭日初升。
貢院門前廣場,早已被洶涌的人潮擠得水泄不通。黑壓壓的人群一直蔓延到幾條街外。世家仆役、寒門親友、看熱鬧的百姓、各方勢力的眼線……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著貢院那兩扇緊閉的朱漆大門,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緊張與期待。
“時辰到!放榜——!!”
隨著禮官一聲穿透云霄的高喝,貢院沉重的大門緩緩向內開啟。八名身材魁梧、身著大紅號服的衙役,合力抬著一卷覆蓋著明黃綢緞的巨大金榜,步履沉穩地走出。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衙役們將金榜高高舉起,在無數道灼熱目光的注視下,猛地將那明黃綢緞掀開!
耀眼的金光迸射!巨大的榜單在晨輝下熠熠生輝!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無形的力量牽引,瞬間聚焦到那金榜最頂端、最尊貴、最耀眼的三個大字上!
【恩科殿試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