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華認真研讀了陳媛媛的這篇《熱血青春鑄軍魂》,她也想學習陳媛媛的文風,可是她缺乏陳媛媛的經歷。
陳媛媛親自下基層,和戰士們近距離接觸,所以陳媛媛寫出來的東西是熱烈的、真摯的。
她的筆下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形象,真實而又生動。
唐雪華呢,她受不了那份苦。
她只能干巴巴地寫戰士們的愛國情懷,仿佛戰士們就是一個只知道保衛國家的機器人。
就是這樣唐雪華也寫得磕磕碰碰。
唐父沒辦法,拿了厚厚的一沓資料給她。
唐雪華眼前一亮。
她怎么沒想到呢?
這么長的稿子里,混進一兩篇別人的報道,誰能看得出來?
晚上,唐父把負責這次風采大賽一審的四個評委和唐雪華的老師文學大家李大師請到家里來。
開席之前,唐父對唐雪華說:“把你的稿子拿出來給幾位大師看看,讓他們指點指點。”
幾位評委立刻謙虛地擺手,“不敢當,不敢當,雪華的文筆,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是咱們西北軍區的扛把子。”
“長江后浪推前浪,現在是雪華他們這些年輕人的時代,我們老了,不行了。”
“就說最近大火的那篇《熱血青春鑄軍魂》聽說也是出自一個年輕人之手……”
幾個評委坐在一起聊了起來。
唐父和唐雪華聽到他們提起陳媛媛臉色都有些不好看。
李大師拿起自己愛徒的稿子看了一會兒,覺得寫得還是不錯的,雖然與那篇《熱血青春鑄軍魂》不能比,但在西北地區也算是佼佼者了。
李大師比較滿意,徒弟年紀輕輕,能有這樣的水平,還是難能可貴的。
李大師拿著稿子,指點了幾句,唐雪華虛心地接受了。
席間大家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氣氛很是熱鬧。
看氣氛差不多了,唐父舉起酒杯說道:“諸位,實不相瞞,這次與小女競爭的作者正是《熱血青春鑄軍魂》的作者,大家評選的時候,能不能給小女一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