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望著李武的背影,默默幫他收拾行裝,而二賢則帶著孩子們靜靜觀察著李武的一舉一動,心中各懷心思。
四妹近來因一塊小手帕的緣故,與李武的關系有所緩和,此刻擔憂地問了一句:“大哥會不會回不來啊?”
二賢聞言心頭一震,隨即嚴厲地瞪了四妹一眼,還未開口訓斥,老三便搶先說道:“閉嘴!”
“你這說的是什么胡話,大哥怎么可能回不來。”
四妹撅著嘴:“我也很掛念大哥的。”
二賢心中感到些許寬慰,記得父親出征時,這些小的還什么都不懂,現在都長大了,懂得憂慮了。
但接著二賢又帶著些傷感看向李武。
她從未想過,這個一向沉默寡言的兄長,在父親離世后,短短數月便將這千鈞重擔扛在了肩上。
未曾訴苦。
未曾言艱。
也不知道是否也曾像自己一樣,在寂靜的夜晚為這個家的未來而深深嘆息、輾轉難眠。
她之前就知道家中狀況,明白若非后來有了收入,僅靠家中的存糧,可能有幾個弟妹熬不過今年冬天。
甚至可能不得不低價變賣家產。
她望著李武的背影,漸漸陷入沉思。
小六還不知事情輕重,覺得氣氛壓抑,便歡騰地跑向李武,撲過去一把抱住他的脖子,咯咯直笑。
李武嫌棄地將小六從背后拉起,小六扭動著身體,非要纏著他大腿不放。
“大鍋,舉高高。”
李武頓時笑了出來。
真是個傻孩子啊。
隨即他又暗自責備自己,胡思亂想些什么呢?在前世,百分之百的成功率都有人愿意豁出性命去爭取,更何況自己還有可能為后代贏得兩百年的好運。
就算失敗了,也不過是戰死沙場而已。
這樣一想,李武就覺得釋然了。
他一邊逗弄小六,一邊對老三說:“老三,去劉大爺家借匹馬來,我有事外出一趟。”
老三應聲離開。
二賢看著李武那幾天來明朗自信的笑容,也跟著笑了。
等老三牽馬回來,李武把小六交給二賢,簡單和家人交代幾句,躍身上馬,揚鞭遠行。
小嶺莊是個屯田村莊,莊子里的人大多是燕山右護衛的軍戶。
大明實行屯田衛所制度,因此除了守御軍外,其他軍戶平時都在家耕作。
燕王自然不會虧待自己的親兵,所以每戶分到的軍田不少,連李武家也有二十畝軍田,只是因為住在城中,這些田地都租給了別的軍戶種植。
張玉清多次想要搬回小嶺莊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