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如此,他又怎會成為后來的皇帝?
那為何還要問自己?
難道是想借由自己表達某種不便明說的懲罰?
不對。
朱棣在軍中無所顧忌,怎么會有所顧忌?
那么,究竟為何?
李武忽然間感到一陣莫名的緊張,仿佛回到了前世為爭取訂單而討好客戶的日子,唯恐自己說錯一個字,甚至是一個不合對方心意的字眼。
瞬間,他心中閃過一道靈光。
或許這是在考驗?
想到這里,李武立刻認定無疑。
不出所料,這必定是一次考驗。
每一個掌權者都熱衷于考驗或了解下屬的性格與品行,尤其是像朱棣這樣有實力的領導者。
那么,該如何作答呢?
從表面上看,這種考驗是個機遇,因為它意味著進入了領導的視野,但也有風險,一旦回答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
最穩妥的方式是以法律為準繩進行懲罰。
這種回答既符合中庸之道,又不會偏頗,絕不會有副作用,但同時也會顯得缺乏個人能力。
那又該如何應對呢?
回避問題,再將問題拋回給對方?
不行,朱棣既然問起,或許存有施恩、為他伸張正義的想法,如果選擇回避,不僅朱棣會覺得他膽怯,旁人也可能認為他畏懼柯靖。
那就賭一賭吧。
歷史上記載朱棣崇尚軍事武力,并常以此自豪,何不在這個時機再次展示一番?若朱棣認可了他的能力,在未來的靖難之役中,他定能肩負重任。
想到此處。
李武挑挑眉看向柯靖:“柯大人因疏忽職守,按規矩自然應受軍紀處分,然而柯大人因疏忽導致屬下挨凍一夜,若僅按軍規處置,屬下總覺得不解恨,心中憤懣難消。”
說到這里,李武停頓了一下。
眾人都屏息凝神,等待李武接下來的回應,聽完這話,大家都吃了一驚,顯然李武打算加重懲罰。
譚淵皺眉,連連向李武使眼色,李武的父親曾救過他的性命,李武也是他頗為賞識的年輕人,他實在不愿看到李武犯這樣的錯誤。
一旦李武真的這么做,只會讓人覺得他心胸狹窄,影響日后的發展。
朱棣注視著李武平靜如水的眼神,微微一笑說道:“那你認為,該如何懲處?”
李武拱手,高聲說出了一句更令眾人震驚的話。
“若由屬下決定,屬下愿意與柯大人切磋一番,若屬下獲勝,柯大人莫怪屬下手狠,便算屬下出了這口怨氣;若柯大人勝了,屬下甘拜下風,毫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