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行的人早就急不可耐,聽說有軍戶歸鄉,卻遲遲不見李武出現,心中不免忐忑。
當李武終于現身時,他們激動得差點歡呼。
手續很快辦妥,這些人總算松了一口氣,畢竟這個時代買房的人不多,做成一筆交易能有不少傭金。
而李武拿到房契和鑰匙后,也露出了笑容。
來到這個世界一年,他已經置辦了一處房產和一個百戶的職位。
發展勢頭還算不錯!
那么,回家!
一波動萬波隨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
燕王北征大捷的消息如春風般席卷了整個中原大地,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
文人飲酒時談笑風生,商販們昂首北眺,連那些說書人都為了幾個銅板,大膽講述著關于北征的各種奇聞逸事,盡管大多內容荒誕不經。
這種行為雖令說書人忐忑不安,怕引來官府責難,但事實證明,他們因此獲利頗豐。
燕王的威名借著這些人的吹噓達到了頂峰,民眾對漢民族的驕傲感也空前高漲。
尤其在北平,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這里本就是燕王的重鎮,燕王凱旋歸來,城內百姓無不自豪。
特別是今日,北征將士歸鄉,帶來了鮮活的戰場見聞,經由他們的親眷傳播開來,短短幾日便家喻戶曉。
比如燕王力排眾議的故事。
又比如冒著風雪奇襲敵營的英勇事跡。
再比如護衛軍如何擊潰強敵。
還有提到俘虜眾多的榮耀。
……
而在城南的普通軍戶區,大家談論更多的還是自家的小事。
哪家的孩子戰死了,哪家的兒子立功受賞,哪家的大兒子升了官。
蜂尾胡同里,張玉清自從李武出征后,常常去探聽消息,盼望著戰爭快點結束,將士們早日回家。
她內心焦慮,卻找不到人傾訴,周圍的婦人們大多也不懂軍事,只會在意哪家的菜價低,哪家婆媳關系緊張。
一旦提起戰事,她們便含糊其辭,大都說要到秋天才能回來。
秋天?
張玉清沒什么見識,只能勉強相信這個說法,每日數著日子,盤算著日期。
每每算著算著,就不禁長嘆一聲。
她總會想起丈夫還在世時的模樣。
那時她為丈夫擔憂,他卻總是帶著一種不耐煩又自信的表情說:“我可不是新兵蛋子,哪那么容易喪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