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仰起頭,驕傲地說:“當然是像我父王一樣。”
李武嚇了一跳。
學你父王干什么?
緊接著朱高煦就說出來了:“鎮守邊疆,馳騁漠北。”
李武這才放下心,心想現在朱棣還沒呢,正忙著打侄子。
可下一秒李武又愣住了,如果未來沒有變故,朱高煦還真會學朱棣打侄子。
這父子倆……
------------
冥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有定數。
性格決定命運,總有一天會以某種方式展現出來。
從目前來看,朱高煦最大的愿望或許就是像朱棣一樣帶兵出征,甚至他也不敢相信自己將來會覬覦皇位。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李武看著此刻意氣風發的朱高煦,至少現在看來,他英武、坦率、重情義且真誠,只是對于看不上的事或人可能會表現出暴躁和輕蔑。
但這些小缺陷絲毫不能掩蓋他的優點,這樣一個人,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結促使他一步步走向那場殘酷的結局?
確實,李武隨著與朱高煦交往加深,心中對他的排斥感逐漸減弱,他也看得出朱高煦是真心拿他當朋友,李武不愿見他重蹈覆轍。
可是……
李武想到自己的家人,這樣的事怎能參與?
這時朱高熾開口了,他看著朱高煦和朱高燧說道:“要是你們覺得無趣,也可以去玩耍,不必陪著我們閑談。”
朱高煦揚起頭,驕傲地回應:“用得著你說嗎?我想去就去。”
朱高熾搖搖頭,不理會他,然后示意李武一起出去走走,邊走邊聊。
李武沒意見,朱高熾今天正是為了找他來的,他也想多和朱高熾聊聊。
一方面,朱高熾登基后能多一層交情;另一方面,他也想跟朱高熾提及一些自己了解的事情。
這位留下仁宗美名的皇帝。
不知道他是否愿意將更多關注放到尋常百姓身上。
兩人邊走,朱高熾忽然問:“上次你說的方法,可以再說說嗎?”
李武想了想反問:“殿下覺得理想的世界應該怎樣?”
朱高熾似乎思考了很久這個問題,或者曾向府里的先生請教過,毫不猶豫答道:“沒有戰爭且國家富裕,官員清廉而百姓安居樂業。”
李武笑了,這個答案略顯簡單,但在封建時代,對朱高熾來說已相當珍貴。
他其實很想跟朱高熾談談航海、殖民、掠奪、商業之類的事,把自己所知的一切有益于這片土地人民的東西都告訴他。
因為他深深熱愛這片土地,希望這里的人永遠屹立于世界之巔,不再受苦,即使他來自未來,這里也是他的故土,他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