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正被剛才的場景愣住,還沒反應過來,李武的話音再次傳來。
“怎么?我的話不管用了?”
大家立刻行動起來,誰都不敢惹事生非。
倒是身旁溫和的張玉清目睹這一切,暗自發笑,老大終究是老大。
……
家中的柴胡處理完畢后,李武抽空出門,打算去別的醫館打探消息,并非不信胡老頭,但生意場上的事不能單憑信任,他也想進一步了解柴胡的需求量。
接下來的幾天,李武幾乎跑遍了城中所有醫館,大型的大多瞧不上李武這樣的采藥人,除非量大,否則要么不收,要么壓價極低;而小型的卻求之不得,這藥材買來囤著也不會壞。
弄清楚情況后,在家里的柴胡尚未曬干之際,李武帶著老三再度上山,家中頓時彌漫著濃重的草藥氣息。
幾個弟弟因此私下抱怨連連。
李武毫不在意,有張玉清支持,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十八歲的他,依靠體力足以壓服所有人。
一日,許多柴胡已整理妥當,可以出售。
李武稍作收斂,思索片刻,便帶老三前往胡老頭的醫館。
到達醫館后,李武與胡老頭的徒弟簡單交談幾句,就被引至后院。
胡老頭忙完后查看貨物,笑容滿面地問李武:
“是從房山挖的吧?挖了不少啊。”
李武一愣:“您知道?”
胡老頭點頭。
“既然知道,為何還要花錢買?”
“我又不是靠挖藥賺錢的,何必費那個勁呢?再說,挖又能挖多少?賺不到什么錢。”
李武話出口便覺失言,醫館行醫本是門手藝,誰會愿意投身此業?唯有他們這般貧苦之人,才會在這條路上摸爬滾打。
對胡老頭所說的收入微薄之言,李武并不認同。
單靠一人之力,自然難以聚財,可若多人齊心呢?
他隱約記得前世幼時,總有些藥材商穿梭于各村之間收購藥材。
那時鄉民只要空閑下來,便會結伴上山挖掘藥材,尤其是那些半大的孩子,更是成日游走在山間尋覓。
彼時鄉民的活動半徑不過幾里,誰也不會想到遠銷他處,只需有人上門收購,便足以讓他們喜笑顏開。
李武暗自思索,或許自己也能嘗試這種方式,但這不過是未來的打算罷了。
這邊胡老頭正忙著稱重,李武兄弟倆從山上帶下的藥材將近百斤,晾干后僅剩四十斤。
還剩下九十三斤。
按一斤十六兩計算,每兩三文錢,總計四千多文。